三国时期,有说不完的英雄佳话,但是有一位武将,留给人的感慨却是最多的,那就是东莱太史慈了。
太史慈是当世猛将,可惜当时朝廷腐败,黄巾四起,英雄却无用武之地。
甚至于州郡之间勾心斗角,而判定的官员竟然以谁先送到奏章就偏信于谁。
心有沟壑的太史慈,却在州郡之间成为了接送奏章的名人,因为他勇武机智,总是能够第一个送到奏章。
如果说朝堂之上的内斗让太史慈心生感慨,那么盛名之下的孔融被黄巾围困,更是让太史慈大失所望。
但是孔融曾经有恩与太史慈的母亲,因此太史慈还是为了报恩,先是趁夜突破重围来到了北海,可惜孔融并没有那么信任太史慈,让他带兵平乱。
不得已,太史慈又只能担任了信使,去找刘备寻求援军,但是黄巾军之前被突破一次就很尴尬了,管亥不要面子啊,现在就围得死死的。
太史慈就每天开城门,在城门口练习射箭,没几天黄巾军都习惯了这个爱好独特的家伙来射箭。
没想到有一天太史慈依旧是骑马出城,却接连神射,硬生生杀出了一个缺口,疾驰而去。
最终太史慈搬来了刘备的救兵,又成了一段佳话,孔融越来越看重太史慈,却重虚名而不重实务,最终太史慈还是决定去找老乡刘繇碰碰运气。
没想到刘繇也是孔融一个德行,太史慈的职位也差不多就是侦查兵。
当时刘繇正在和孙策在打战,还和侦查的太史慈碰了个正着,就在神亭这个地方单挑了起来,打了一个不相上下。
在两家军队到来以后,太史慈拿着孙策的头盔,孙策拿着太史慈的手戟,两人都拿到了满意的战利品,先后退去。
最终没有识人之明的刘繇被孙策击败,大势之下太史慈也被孙策俘获,没有想象中的严刑拷打,或者心胸狭窄的报复,孙策亲自为太史慈解绑,还问他如果神亭胜了,自己沦为俘虏,会如何处置呢。
太史慈不卑不亢,只是说了一句,未可知也。
还是孙策大笑着,将太史慈任命为亲信,还让他安抚刘繇落败后的万余士卒,有人劝说孙策,新投降的将军和还没有归附的士卒,容易滋生祸患,孙策不以为意,说太史慈是天下名士,不会辜负自己的名声,我以国士待他,必定不会背叛我。
果然,太史慈就为孙策收服了刘繇的士卒,中间还有曹操寄来当归招揽,太史慈也不为所动。
如此君臣之义,在当时传为美谈,两人更是引为知己,畅谈天下大事。
太史慈智勇双全,还誉满天下,却不能遇到一个明主,辗转于庸碌之辈手下,最终千里马巧遇伯乐,于孙策成为了君臣知己,随后兵镇建昌,平定刘磐。
只可惜两人都英年早逝,太史慈死前高呼“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应当是两人的心声了。
倘若太史慈能够早日相遇一位知己主公,一身才华武艺不是用来通风报信,而是驰骋沙场,只怕是能够留下更多的佳话。
又或者孙策能知己知彼,而不是轻而无备,再奇袭许都,未必不能二分天下。
文有周瑜,武有子义,也未尝不是桃园三结义的传奇,最终平定天下也未可知也。
只能说三国群雄逐鹿,棋差一招就有千万种可能,而乱世过去,千古的演义里,英雄相知的意气,依旧冲天而豪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