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朋友圈和微博被“主要看气质”刷屏,流行迅猛且广泛,必须为此行为的源头鼓掌叫好,冷冬里多了一抹会心一笑的色彩。
翻看朋友圈相关照片,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天真帅气,有的十足骚气,有的诙谐揶揄,也有的直接跑题。不管怎样,参与者都蛮拼的。
撇开“脸”不说,单说气质,本质上是严肃且复杂的话题,因为一个人的气质是长年累月形成,往往独一无二且难以改变,同时多重矛盾集合,不同的面又相互转化,即使最没特点的人,也有气质。拿我来说,除了帅以外,低调而内涵也算标签之一,周末在家自己研磨咖啡豆、手冲咖啡、自己烘焙面包,享受一份手作的闲暇时光,看起来小资,但我依然肤浅,时不时散发浓厚的乡土气息,面对城里人很多新玩法,时常目瞪口呆。
条条大路通罗马,气质的养成同样路径繁杂,却依然有迹可循。人有五种主要感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对应于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大多数人来说,视觉和听觉是获取新知的主要手段,书籍、家人、朋友、敌人、经历等仿佛原材料一般,进入大脑这个加工厂充分淘汰、发酵和融合,先成为意识,进而固化为潜意识的一部分储存在大脑深处,终于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活跃或沉淀在日常里,等待着迎接新的意识或被替换掉。于内,是自我;于外,则是气质。这便是气质的第一层由来。
无论你喜欢或讨厌每天窗外准时起舞的广场舞、愿意成为艳惊四座的交际花、像王思聪一样有个首富老爸,或者像《勇敢的心》结尾处华莱士高喊“自由”时的傲娇和愤慨,谁都无法选择父母和家庭,甚至在强大到成为自己的君王时,我们时时刻刻都经受环境的便利和制约,这便是气质的第二层由来。
终究,无一幸免,无需哀伤,你成为了现在的自己。磁铁正负相吸的规律,在人的世界里二律背反地运行着,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在吸引同类,同时被同类吸引着,你的圈子就此打开。你纠结,你周围充满纠结的人和物;你敞亮,你的朋友也敞亮;你纯情,最终你遇到纯情的人;你堕落,终究你入地狱。
圈子及他物,不是追求来的,是吸引来的,你长成什么,便吸引来什么,莎士比亚说,“充满了喧嚣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这是最可怕的吸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