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说他自己的故事。
卡尼曼在多年前就与人合住过一本关于判断与决策的高中教材,帮助以色列在高中就普及这种决策学。
当时卡尼曼召集了一群人,组成了一个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每周碰一次面,平时分头写作。在编写过程中,有一天,卡尼曼突发奇想,他说,这本教材里有个内容是关于群体判断的,咱们教材组这帮人能不能来个群体判断—咱们预测一下,这本教材用多长时间能完成。结果有人说一年半能完成,有人认为是两年。大多数人给的都在这个范围内。
这时候卡尼曼想到,在决策科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基础比率。所谓基础比率,就是以前的人,做同样的事,做到的平均水平。卡尼曼知道,预测未来最好的参考指标就是基础比率。
于是卡尼曼就问,别人编写类似的教材用了多久。小组中正好有一个人,之前有过类似教材编写经验,他说据他所知,40%的编写组最后的结局是干脆放弃了,剩下的60%则用了7-10念的时间才完成了编写。
这个数字一出来,大家都不屑一顾,认为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结过卡尼曼的这个教材编写小组用了8年时间才完成了教材的编写。
所以基础比率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预测工具,说白了就是,你并不比别人强多少。
如果别人做这件事需要这么长时间,基本上你也需要那么长时间。如果别人做这件事失败了,那你做这件事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就是失败。
【2】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现实狠狠打脸,其实就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既没有超强的智商也没有惊人的记忆,想要把一个东西学好,让自己跟别人有一点点不同,只有一条路子就是:建造多个思维模型,然后刻意练习。
【3】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世界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悟空传》
想起了初中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悟空传》。
我们都要从全能自恋的婴儿出发,最终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个演化路径大概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2303086/a4cf95da10ef6670.jpg)
【4】
当代小说没看到那么有风骨的台词:
忘不了那一幅书里描绘的画面:
等到那一刻,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闪电划开。
孙悟空一跃而起,将金箍棒指向苍穹。
“来吧!”
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万年后仍凝固在传说之中。
借一句《悟空传》台词结尾:当你无路可走时,往前的每一步都有无所畏惧的力量。
加油~!
![](https://img.haomeiwen.com/i2303086/a0a371da11f36fb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