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 陈春燕8286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13:29 被阅读0次

    1.老茶汤

    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真老茶汤再次成为展览的亮点。只见传承人吴文昌右手执红铜壶,左手执碗,壶身一倾,壶嘴与碗口间便架起了一条滚烫的“水桥”,随着他手一收,碗中的小米面瞬间成了热气腾腾的茶汤。

    自2013年清真老茶汤被确定为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每逢庙会,文化遗产日活动等吴文昌都会应当地文化部门邀请,将摊档“移师”现场。

    据了解,茶汤是一种方便美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品,它始于明代,清朝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就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的说法,可见茶汤在当时就已经相当普及。茶汤最初出自宫廷,又是用龙嘴的铜壶冲制,所以也叫“龙茶”。

    老包头茶汤是谷子米制作,加之纯正红糖、白沙糖、芝麻、核桃仁、葵花籽仁、桂花等作料相伴,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冲好后弥香四溢、味道香甜可口,深受欢迎。

    ️️2.剪纸

    在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包头剪纸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刘静兰、郑蝴蝶、王兆刚等剪纸艺术传承人的作品引起了极大关注。他们的剪纸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民间艺术语言,充分体现了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据了解,剪纸繁盛于唐代,后来在民间中广泛流传,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构成的生命文化现象的一部分。民间剪纸最基本的特征有两个因素,一是充分体现了民间民俗文化与社火活动的内容,二是形成了民间特有的艺术语言。所以在剪纸题材中充分地利用了自然、自然生物与人的关系来描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情感的表述,所说的民间剪纸语言表现在他们的剪纸手法上,他们把对民间所接触到的客观社会中种种形态都以童话般的手法表现出来,既给人们一种和谐文化的理念又给予了人们美学的理念。这就构成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特征。

    3.糖塑

    包头市级非遗项目“糖塑”,主要传承范围是包头市青山区、东河区等,是用熬制的糖浆,通过双手搅、揪、揉、压、拉、衔、吹、捏、再揪进行艺术造型的一门手艺,或者用扣模子吹气成形。

    传承人李部从艺近40年,他吹制的作品质感剔透,色泽亮丽,形态生动逼真,种类丰富多变,不怕阳光照射,在干燥通风环境可存放半年之久。

    9月16日,包头博物馆,北京市东城区与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活动中,包头市民仿佛置身于北京,得以一睹平时难见的非遗珍品芳容。在活动现场,北京料器、葡萄常料器、北京绢花、雕漆技艺、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数来宝、北京绢人、京派内画鼻烟壶、北京鸽哨制作技艺以及北京剪纸、毛猴制作技艺、北京面人、北京火绘葫芦等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一堂,一展绝技,让人目不暇接。

    4.面塑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的发祥与中国民俗文化相关。是人们对祭祀活动心理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和观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

    5.糖塑

    糖塑就是以糖塑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看。以麦芽糖为原料,将糖加热,使其变软,调入红、蓝、黑等色素,根据需要可以调出数十种不同的颜色,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由艺人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技艺塑制成

    6.麻糖

    麻糖手工制作技艺:沙尔沁张氏纯米麻糖是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沙尔沁村有名的地方美食,在当地家喻户晓、远近闻名,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也颇有名气。2015年申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7.六合枕

    六合枕大多呈长方形,六个面代表东南西北天地六个方位,每个面上都有呈花瓣状的孔,孔孔相通,精美实用。六合表示六个方位合为一体,寓意六面和顺,孔孔相通,寓意天地合一。2015年申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ul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