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实拍的书封面所谓的传承人,必须得有文化,不能说我就会做产品,什么也说不上来。传承的是什么?一方面是技艺,另一方面就是文化。咱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自从有人以来就有文化了,比如甲骨文,那都是文化。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一门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手工艺。花丝镶嵌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战国时期的金银错被认为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前身。到唐代,这一工艺发展成金银平脱,花丝技艺被广泛地运用到妇女的发髻样式和首饰中。宋代的金银制品中已经充分运用了花丝中的掐、攒、填、焊、堆、垒、织、编等手法,相当成熟。明代花丝镶嵌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不论是宫廷御器还是民间精品均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的作品仍以首饰为主。清代时,花丝镶嵌业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燕京八绝”形成于清代。20世纪后,继续从事花丝镶嵌只做的艺人,多事自己组建生产作坊或者工作室。
本书的口述人程淑美,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努力,终于让她的所有作品都冠上了“程式金艺”的名字。这本书大约三分之二是她口述自己学艺以及几十年的工作历程。现在她已经七十多岁,依然每天去自己的工作室指导徒弟或者年轻人学习。
选择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我误以为大学里的兴趣课“丝网花”和花丝镶嵌有一点关系。当然最关键的是花丝镶嵌是一个很美的技艺名称。这本书里也展示了许多非常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尤其一些现代化首饰,让我蠢蠢欲动,我决心要好好挣钱以后买一两件。
“程式金艺”设计人员作品至于更多精美的花丝镶嵌作品,也许我可以去故宫或者其他博物馆看一看。这下去博物馆又有了更多可以看的东西了。
看完这本书,我对于匠人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程淑美老师的口述非常朴实,我看到了一个老艺术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采访者对程老师最深的四点印象也是我看完这本书感受到的,一是执着,二是爱动脑,三是爱创新,四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她生于阳历1946年1月,出生在一个亦工亦农的家庭里,由于受到外祖父哪些人物、花鸟、动物、山水、图案等多种建筑油漆彩画的画稿的熏陶,她喜欢上了美术。
小学除了画画学了刺绣,对手工非常感兴趣。接着初中跟着美术老师学了素描和铅笔淡彩画。初中毕业的时候,她想选自己喜欢的志愿,她看到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的招生简章。虽然她的梦想是当画家,但听说“工艺美术”可以学画画就去了。录取后发现学校有三个专业,她选了特种工艺,她所在学校的特种工艺就包括“燕京八绝”的六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她后来的先生选的是玉雕专业,她被分到了花丝专业。
程淑美作品《金观音》 程淑美作品《禅茶一味》求学前两年主要是学画和基本的技术,第三年才接触到花丝,她们的第一件作品是花丝戒指。当时条件很艰苦,但她和所有同学都乐在其中。第四年是下工厂,尽管很累,但在程老师的口述中,一切都很好。第四年毕业时刚好是1966年,她在家歇了一年后终于可以选单位,她选了北京工艺美术厂。她选择去了很辛苦的玉雕车间,完全是因为喜欢玉雕的任务、器皿、动物等产品,想多学一门技艺。这一待就是十年。
再后来程老师被调去教育科工作了一段时间,她毅然决然又选择回到花丝车间。接着她去了振华工艺品厂,再然后又去了握拉菲公司直到退休。退休后刚赶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当时她已经是北京的工艺大师,她决定开工作室,接着又在家人和客户的支持下开了“程式金艺”公司。她从来不会选择最容易的路走,每一步的学习最终都被她融入到不同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了。她是真的热爱花丝镶嵌技艺,她的学习和成长之路值得我们不断揣摩学习。
如果有书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可以来看看这本书。书中有更多程老师的精美作品和制作故事。相信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希望我们年轻人即使不从事这方面工作,也能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