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今网络“自由”评论现状
作者:六傻
(本作品为六傻原创,不得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以盈利为目的转载)
导入: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为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同比去年增长4.96%。日均网民活跃程度达到了775万人。人均评论次数达到了每人每日2.78条。
人均评论次每人每日2.78条。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条数据有什么感觉。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感到后怕。中国有十四亿人。要按此计算下去。中国一天就要产生将近30亿条评论。这些评论中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其说是想法不如说是一种打着“自由批判”的旗号的“偏见”,没有人可以做到没有偏见。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出身背景,不论家庭教养。偏见这种病态心理是我们人类身上的一种属性。我们无时无刻不偏见着别人,也无时无刻被他人所偏见着。然而这种病态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会因为各种因素被压制比如,个人的教养,利益关系的限制等等。但是一到了网上这种“三不管”地区,这唯一压制偏见的因素便也消失不见。网络像一面放大镜将人们心里中偏见的“邪火”无限制的放大。
探讨一:为什么会产生偏见心里?
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一出生,就会有两种人。”自卑的人和骄傲自大的人。
而这两种人都为了在网络上进行所谓的“行侠仗义”而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不同就会引起分歧,所以必然会产生冲突。由此也就有施暴者和承受者这一说了。在这里指施暴者是指对某一个人或集体发起冲突的人,而承受着是指承受这一冲突的人。
探讨二:什么是网络上的偏见心理?
给大家举个例子,假设你喜欢的一款游戏或者一个人又或者说是一个物品,在网络上被黑了,你会当个“路人”而不管吗?答案是当然不会。连我自己作为一名初中生,都会有时因为这种原因而在网络上“大开杀戒”,当然,说到这有人就会问?难道这算偏见心理吗?对,没错,这算,当网络上的有些人开始黑你喜欢的某一事物的时候,这种“黑”相当于他也偏见了你自己。你自己会因为这种偏见而反抗。所以,在你的心理上,你自己会告诉你自己要“偏见”回去。然后你就会反怼回去。
然后这个时候,你所黑的这个人,就变成了承受者,为了让心理平衡。他就会再次成为施暴者。而你又变成了承受者,为了心理平衡就又会成为“施暴者”。周而复始,人人亦云。便形成了现在的网络风气。
探讨三:这种情况能够避免吗?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不能,但我们可以抑制。我在前面说过偏见这是人心理上的一种属性,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没有这种心理。只要有人成为“施暴者”就必然会有人成为“承受者”。承受着和施暴者之间转化非常容易。
探讨四:我们如何在网上“矜持”住自己
其实,这说起来难,说起来也不难。我们只要时时刻刻记住“不要管自己管不了的事,不要管自己不了解的事,不要管别人的观点是否和你一致。不要跟风与他人,不要贬低别人,不要迁怒于他人。尽管我这样说会被有人认为是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心理”,但是,网络上有一堆人和你的观点不同,难道你要一个一个的去“回怼”他吗?一个个的去“纠正”他的想法吗?这显然不可能。说到底网络其实也算是一个“半虚拟的世界”,我们没有必要花费这些力气在这些上面。
最后我们来举个现实中例子:
1:啊,苹果手机就是好用,华为太垃圾了。
2:切,崇洋媚外,苹果就是个弟弟,我们要支持华为,支持国货。
1:???有病?Nt?没钱用苹果就直说,还说什么弟弟?
2:呵呵,等有一天,你为苹果交的钱正好研发出来了某一超级武器,等那武器砸到你头上的时候,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1:切,别在这给我阴谋论,我愿意,管好你自己吧!
如上,已成为现在大多数人的评论聊天互怼方式。这虽然很夸张,但是这就是事实。
(本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有可能理解不到位请多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