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保持你内心的光,不知谁将借此走出黑暗。
——题记
凉风清露,草间虫鸣,一枚枚金黄的银杏叶是秋写给大地的信笺,诉说着内心热烈的情意,空气里桂花的香气时淡时浓,秋总是绽放得如此云淡风轻又如火如荼。不经意间偶尔回眸,忽又忆起当年一脸青涩初入讲坛时写给班上一位小姑娘的话:希望我的出现是一束恒久的光,明媚你生命角落中的所有泥泞与潮湿。
这光,有时是尴尬时的幽默。
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得投入,忽然觉得讲台下面的情绪有些不对劲,几个调皮的孩子有点压抑不住的兴奋,看着我欲言又止,互相挤眉弄眼,眉眼间隐含着笑意,还有窃窃私语的议论声,我莫名其妙,又正讲到这节内容的关键处,想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只好用眼神盯住几个男孩,示意他们的注意力赶紧回到课堂上来,打算继续往下进行。台下的骚动更为厉害,已经有轻轻的低笑声,顺着孩子们的眼神回头一看,身后电子屏幕上正在展示的课件像中了病毒的电脑一样完全失了控,闪烁着,跳动着,我一步步设计的问题还未完全抛出,答案就迫不及待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一切都乱了套。我将课件调回原位,又继续开讲,一句话还未说完,笑声又起,转过身去,屏幕不停的跳动着,画面迅速的切换着,这次居然自动打开了英语听力的课件。几个孩子指着我身后大喊,“老师,有苍蝇!”我睁大眼睛仔细找了半天,罪魁祸首原来是一只黑色苍蝇,在黑色的字体间时飞时落,很难发现正是它们“做的案”。我挥手驱赶,一只苍蝇赶走,没过半分钟又落下来,黑板屏幕上显示的课件不停的自动变幻着页面,夹杂着英语听力的播放,学生哄堂大笑,原本平静的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我站在讲台上,首先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了课件,然后做出一个安静的手势,等稍微安静下来后,微笑着说,“大家应该感谢这位不速之客哦”,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愣愣的盯着我,不明白什么意思,原本意想中老师大发雷霆的场面没有出现,他们不懂我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我从容的接着说,“这是一只爱好学习的苍蝇,尤其爱好学习语文的苍蝇,你看老师赶都赶不走,这不是一只爱好学习的苍蝇吗?同学们可要好好学,不要输给它呀。”孩子们心领神会的发出会意的笑声,一个声音喊道,“老师,我们快往下讲吧,我们不会输给它的。”课堂瞬间又恢复了平静,回到了教学的正轨,静悄悄的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
这光,有时是通向世界的精神之窗。
也许是针对本班孩子们近段思想波动见缝插针的含蓄诱导,也许是孩子们普遍感兴趣的课外生活的介绍,也许是对孩子们爱好兴趣的一种倡导。要么借题发挥,含而不露,要么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比如《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这样苦苦执著》;《你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美国交换生在我家的生活》;《她成绩极差却考入北大,成为国内最著名的演说冠军,言论影响了1亿中国人!》侧重鼓励过早自我放弃的孩子保持自己梦想的种子;《放弃国外300倍高薪,他让中国领先全球20年,去世后却鲜有人知......》;《他回国,让美国航母突然后退100海里》引导同学们多关注科学家南仁东、黄大年这样杰出的科学家……
这光,有时是课前歌曲中“阳光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如牡丹开”对孩子们点滴的诗香浸润;有时是孩子沮丧时“有缺点的孩子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上帝只是更加偏爱你的芬芳”的温情安慰;有时是对青春期迷惘中如何把握异性同学交往尺度含蓄委婉的迷津点拨;有时是对地面上纸片的一句“丢下的是素质,捡起的是修养”的友情提示……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教育其实就是另一种心灵上的修行,在水对鱼的包容接纳中,在风助鸟飞的无声无息中,在春雨润物的博大丰盈中,引领孩子和教育者一起完成一种心灵与精神的穿越,教会他们做一棵追逐太阳的向日葵,永远向美,向光,向善;提醒孩子也告诉自己,既要仰望星空,又不忘低头走路。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那么教育就是为了遇见更美的心灵,让神圣的真理之光,美善之光,梦想之光照亮每个有阴影的角落。教育是渡人,也是自渡。最美的风景正是在探寻教育真谛的读书思考中,在痛并快乐着的追光之旅中,在抵达学生灵魂深处的路上。虽然早已注定这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途跋涉,但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同样虔诚心有执念的追光者。
教育之途漫长而修远,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