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记忆

  • 作者: 李向荣
  • 来源:美文网
  • 发表于2017-07-17
  • 被阅读517
  •   八O年代对我们七O后而言,特别是七O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是隐隐约约有记忆的,我记起我父母在伟人逝去时戴的黑袖章,就放在我家房间的壁龛里;我记起表弟在学校里六一儿童节排练节目唱的歌谣:“六月一日来到了,小朋友们拍手响,跳起舞来唱起歌,歌唱敬爱的领袖华主席好领导……”。那都是七O年代末的记忆;还记得七九年母亲在年末领回生产队发的奖状,奖给优秀社员XXX,以资鼓励,彼时对母亲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大人把它张贴在墙上,当作莫大的荣誉。但是人们依然愁吃愁穿,更不用说精神享受了。七零年代末,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是几乎没有电视的。据父母说1976年毛泽东这个东方伟人去世时,他们去公社看电视中直播的悼念活动,那时好多人去围观,那里被围得水泄不通,最终愣是没看着,只得遗憾而归。

      到了八0年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快速推行,人们的经济生活有了较大改观,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对提高。八二年左右我们大队结束了大锅饭的集体劳作,实行包干到户,当时分田分地分生产小队的财产真忙,社员们以抓阄找钱的方式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从生产队里买回家。

      虽然分队单干了,但是生产小队还拥有一些资产,鉴于其他村组买回的电视,我们生产小队经全体社员同意,买回来一台罗马尼亚产的十七英寸黑白电视机,那时真的如石破天惊,大家真的难以置信无形的信号居然会传送真人的信息。从此我们村也进入了电视媒体时代,属于我们小小孩时代的武打片记忆便从电视荧屏中扑面而来。

      说起武打片,不能不提到中国的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它是由李连杰,大概女主角是叫黄秋艳吧,已经记不准确了。这部电影是根据少林十八棍僧救唐王李世民的故事改编的,彼时我只记得李连杰扮演的觉远同于承惠老师扮演的王仁则打斗的场景,那一晚,荧屏上不知是先放英国电视剧《罗宾汉》还是《少林寺》,总之看完后让我这小孩子感到血脉喷张,李连杰名字顿然间如雷贯耳。

      此后电视荧屏中武打片渐次多起来了,中国大陆的李连杰,赵长军便为孩童所熟知了。从此有了《武当山》、《神州擂》等一些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大家从武打片中洋人摆擂台,侮辱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故事中出现了霍元甲,陈真,何大海,东方旭、东方一杰等一代中国武师形象,为中国人找回民族自信与尊严的故事便留在了记忆深处。我想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人们足以向外人道的即是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有强健的体魄,足以和那些侵略者进行抗衡,以此找回我们业已失落许久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金庸大侠的武侠小说大多宣扬惩恶扬善、宣扬真正的高手在江湖,他写了大概好十多部武侠小说,塑造了像郭靖、令狐冲、张无忌、乔峰等一大批武侠义士形象,其中《射雕英雄传》大概是七零年代还是八零年代初期由港人拍摄的,它的上映入更是把香港武侠影视带入了内地荧屏。大家知道了郭靖、黄蓉,一代影星翁美玲的倩影更是留在一代少年孩子们的记忆里。九O年代她的去世还是让翁迷们感到无限地惋惜和遗撼。

      八O年代通过武打片找回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霍元甲》风靡街头巷尾,我在小学语文课本的空白处记录下那些演员及饰演的角色。特别是霍元甲的饰演者黄元申,陈真的饰演者梁小龙,都留在了记忆中。听说后来黄元申出家还让我为此失落了许久,感觉可惜了他那样如此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才。

      后来录像风蘼大陆,大大小小的录像中许多的武侠片,那些大侠们身手矫健,飞檐走壁的功夫,已经让武侠片动作过分夸张,已经没有了武侠片初入荧屏时的真实与质朴,关于武侠片的最初的血液沸腾便也慢慢而止。武侠片留在我童年与少年人的记忆里,让人对那个纯真年代念念不忘。

      本文标题:荧屏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article/13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