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台湾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203
【原刊页号】14~19
【分 类 号】D4
【分 类 名】中国政治
【复印期号】200303
【 标 题】论江泽民总书记的“八项主张”与“三个代表”理论
【 作 者】罗华庆
【作者简介】作者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处长
【摘 要 题】台湾问题
【 正 文】
江总书记“5.31”讲话宣示:“三个代表”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党中央号召全 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为完成历史赋予的庄严使命努力奋斗,推动了深入学习“三 个代表”思想的热潮全面兴起。江总书记去年“7.1讲话”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思 想,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的实际情况 相结合,作出新的科学概括,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中国党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这 一思想具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在深入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争 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应运而生,与时俱进、一以贯之,充分反映在党和国家事 务的各个方面。1995年江总书记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提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以下简称“八项主张”),即“三个代表”思 想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一
“三个代表”思想指出,中国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就是说, 中国党的先进性,必须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统一起来,必须能实际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精神,“八项主张”明确提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 成,“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 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显然,这个论述高层建瓴,将海峡两岸的统一和整个 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揭示了国家的发展与统一相互作用的真谛。
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方面,冷战结束,政治多元,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两大主流;另一方面,知识“爆炸”、科技革命、观念更新, 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涌现, 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由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将相当长时期 竞争并存,世界各国都特别注重增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既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又深入进行改革开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要想 真正在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确立自己的位置,务必大力发展经济,加速现代化建设。然 关键之一是,现代化建设本身具有的持续性,需要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而中国的现代 化与国家统一交织一起的“同步性”,更需要智谋和胆略争取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因 此,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基本解决港澳问题后,对于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 ,江总书记的“八项主张”强调,进一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大力 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即适应了“争取和平稳定内外环境”的需要,适应了“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的要求,体现了推动全中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按照“八项主张”,努力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首先是海峡两岸 可以不打仗,保证和平的政治环境,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存各自现有的生产力(不 受破坏),保留各自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改变),保护“两岸本为一家”的人 才、资金(不外流)及投资的信心和热情(不变移)。在此基础上,两岸可进一步发挥各自 优势取长补短,如祖国大陆之于台湾,在资源、市场、劳力和商机等方面;台湾之于大 陆,在资金、人才、生产与管理技术等方面;两岸相互之间,在有关的产业部门和科技 领域。特别是大陆相当于台湾近60倍的人口、270倍的面积,可为台湾提供广阔的市场 、丰富的资源和生机无限的再发展空间。从2001年11月起,祖国大陆已取代美国成为台 湾最大出口地,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3%以上。截止2002年3月,累计两岸间贸易总额近23 2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约等于台湾的全部外汇储备。台商投 资大陆,继珠江三角州、长江三角州、渤海湾经济区后,又开始将目标投向中西部地区 。两岸取长补短、可促进两岸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八项主张”发表以来,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的同时,祖国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台湾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得到推动。但是近年来 ,台湾当局的种种倒行逆施导致台湾经济全面下滑,2001年竟出现50多年来第一个负增 长(-1.91%),引起台湾各界的强烈不满。台湾经济部门在重重压力之下不得不松绑“戒 急用忍”,调整相关政策,各界有识之士还积极推动拟定有关建构两岸产业分工合理布 局的总体规划,以及配套性的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时间表。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一 国两制”,并积极探讨如何在“一国两制”下两岸更好地整合、“双赢”,共同发展生 产力、共同繁荣。台湾舆论表示,两岸经济此(台湾)消彼(大陆)长,使“一国两制”为 台湾民众“提供了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又可以预期的蓝图”。实际上,中国政府相继于 1997年、1999年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实行“一国两制”,内地作为强大后盾, 不仅帮助香港顶住了亚洲金融风暴的侵袭、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帮助澳门社会安全治 理、经济“扭亏转盈”,而且使香港在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经 济重整结构、进行更高层次的转型;使澳门在多方面增强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因地制 宜、扬长避短加快发展。同时,内地也通过港澳,多方招商引资,博采众长,推动经济 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八项主张”强调新形势下深入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 本方针,“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就既实现“和平统一”又促进“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而言,已为将来在台湾的实践做出了示范。
现在,两岸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为双方进一步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两岸贸易往来将继续加强,两岸在农业、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将深入进行,两岸 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将趋向合理,两岸“三通”将得以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将加快速度。台湾业界更为全面、深入地参与大陆有关行业的建设,将对祖国大陆的可 持续性发展及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由于历史将中国分为大陆与港、澳、台四地,四地的完全统 一与全面现代化相辅相成。因情制宜实行“一国两制”是合理的选择、智慧的选择。按 照“八项主张”,在分步骤努力实现“一国两制”的过程中,港、澳、台与大陆在经济 建设上的实际互相参与,正代表了整个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
“三个代表”思想指出,中国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化的要求。这就是说,对于中国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必须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统一起来,必须能实际将中华文化推向前进。正是基于这样的精神,“八项主张 ”深刻指出,“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 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显然,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结合起来,揭示了发扬中华文化 优秀传统对促进中国最终统一的重大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治国安邦”方面突出表现为崇尚统一、追求和 谐、倡导创新。江总书记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提出的“八项主张 ”,发展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中的国家统一思想。
崇尚统一——内反分裂,外反侵略。中国历史悠久,虽多有朝代兴替、政权更迭,出 现过地方割据、遭遇过外敌入侵,但总体上“统”多“分”少,统一始终是社会发展的 主流。中华儿女爱乡、爱国,维护统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形成为全民族至高无上的 价值观念和生动、鲜明的性格特征。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入侵,中华民族面临 危亡,“民族振兴”、“国家统一”成为一代代志士仁人为之奋斗不懈的两大课题。从 魏源、林则徐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康有为、梁启超为主“变法维新”、“救亡 图存”,再到孙中山疾呼“振兴中华”、“恢复”台湾,终至中国党领导人民推翻 三座大山,完成国家主体统一。通过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于1945年重归中国版图;由于 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于1949年又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因此,江总书记在“八项主张 ”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 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八项主张”第一项开宗明义,“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决 不容许分割”,“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此,中 华文化崇尚统一的优秀传统得到充分体现,并赋予新时期新的内涵。
追求和谐——厚德载物、博爱为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推崇“天下为公”、“以德服 人”。史籍盛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孟获为孔明七擒七纵而心悦诚服,成千古 美谈。上个世纪中期“国共之争”,成千上万的“国军”官兵阵前倒戈,一批批重要战 犯狱中反省,国人皆知“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党第 一代领导人即对内战后退踞台湾和出走海外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提出“既往不咎,立 功受奖”,“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还(于60年代)进一步提出旨在和平解决台湾 问题的“一纲四目”。在此感召下,包括国民党原代总统李宗仁在内的一些人主动从海 外归来。70年代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