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来自于六年级湘教版科学第2 单元 第4 课,关于水的过滤,课文上的实验是这样的: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一、问题——办法
在上今天这节课前,我做了很多工作,做下水实验就花了一天,反复的试各种不同的装置。果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1.如果用书上说的材料准备13组不太现实。
2.之前想用矿泉水瓶的顶部来做实验容器,但是发现把所有的填充物填好后,如果哪一步错了就要全部重来,很浪费实验材料。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想起之前参加一个说课比赛,看到有一位老师改进了一下这个实验,她的实验是用4个矿泉水瓶上部组装起来的,类似下图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但这只是一组实验,我们班有13组,制作工具不方便,矿泉水瓶质硬,剪一个就很耗时,别说4个了。于是我进行了改进,用4个底部挖空的一次性杯子来制作过滤器,一次性杯子质软,比矿泉水瓶更好找。既解决了材料问题也解决了工具制作困难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过滤器的3.0版本。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3.用书上说的棕不好清洗,填充起来也没有那么方便,我就用棉花来代替,后来我发现其实用毛线也可以,不过毛线的效果比棉花的效果略差。
4.我是第一次做,加上我没有认真思考,发现所有材料都要清洗干净才能用。沙子和砂石需要把泥沙洗出去,学生带来的碳是冬天烧火用的很大块,还需要砸碎并把碳粉筛出去这才能用。做好这些才算把材料准备好了。
二、缺材料——找学生
这次实验的所有材料几乎都来自于学生,一次性杯子是他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木炭是那个爱捣鼓的男孩带过来的,带来一大袋,沙子学校里就有,最近桃川镇在搞建设,到处都有碎石,明矾只能上网买9.9一大盒。材料的收集并不难难的是材料的制作,我找了6个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洗沙,洗石,砸碳,筛碳,筛沙,筛石,晒沙,晒石大概花了5、6天的时间才完成。这次实验与以前的都不同,以前的是材料拿来就能用,这个是还要对材料进行加工。在这里很感谢那几个帮忙准备材料的学生,尽管这个过程中他们有过疲倦有过不耐烦,但他们从没有说过放弃。尤其是砸碳,筛碳的宝宝,手黑得像是刚挖了矿回来一样,但他们都坚持下来了。洗沙洗石的宝宝一遍遍的洗也是很耗人精力的。
准备好填充物后,实验装置光靠我一个人很难完成,而且很耗时,效率不高。我为什么不把制作工具当成一个课程来做呢?今天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团队合作制作工具,也属于正式课的一节准备课。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三、教学目标——安排时间
基于以前我每次上课都不能把所有的流程走完,我觉得在教学目标方面出现了问题,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讲不完,什么都讲不清楚。我考虑班上学生情况及我自己的能力和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目标及达成方法:
1.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过程。(实验环节)这一点是课程标准对于这节课的要求。
2.运用所学,了解野外求生的步骤,从而推广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创设情境)
这个目标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我觉得学了这么久,他们似乎只知道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不知道自己如何去解决问题。如果用书上的科学研究的步骤来,40分钟我怕讲不完。如果要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下一届的学生我想通过带他们总结各种不同的实验步骤,将这些实验步骤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归纳,从而总结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没有重点,没有适可而止。当我想到一个好的点子,我会对照我的教学目标,对点子进行适当的取舍。而不是为了突出这个亮点,刻意去进行这个环节,比以前来说教学环节设计的更加详略得当。设计教学时,我在每个环节上都标注了时间,有助于我对教学时间的把控。这节准备课总的来说一切按计划进行不多不少的时间刚刚好。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四、制作工具——多多思考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我让学生制作5个挖空的杯子,只有一把剪刀,导致从头到尾只能有一个人来制作,最后有很多小组其他工具都制作好了,只有挖空杯没有制作好,下次上科学课时我要准备两把剪刀。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怎么说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为了提高他们的效率,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没有剪刀的他们居然想着用圆规钻孔来达成目标,不过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他们确实是在思考。
这次制作工具,在制作难点上来说,挖空一次性杯子是个难点,他们最开始都是直接在杯子上戳来戳去,挑战随机概率,哪一次剪刀戳进去了,这个杯子也就能快速制作出来了。上课初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我没有选择在制作前就告诉他们,我等他们自己想办法,然后就看到很多学生使用圆规,我在课堂上到处观察了一遍,仍然没有学生想出更好的办法。我用班级密码让他们停下来,问“是不是觉得杯子很难剪?”所有小组的学生都举起手。本来是想如果有一个小组知道的话,我就他让他们来演示,就没我什么事了。无法,我给他们演示了一遍,我没有站在讲台上,我就站在四大组前面的位置,这时我可以感觉到所有学生都盯着我看,我手上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我演示完后,就听学生发出了“吼”的崇拜声,仿佛一下子就让学生豁然开朗了。当然如果时间够的话,我会给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如何更方便快捷的挖空杯子?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在知识回顾环节,让回顾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沉淀、蒸馏、煮沸),结果没几个人能回答得出,我严重怀疑我是否太注重实验而忽略了知识的传授?对于这一知识我看了基础训练教案参考书好像都没有提到,但是期中考试考到了,这说明我对教材还是不太了解,对哪一课需要学生扎实掌握的知识我几乎没有印象,抓不到易考点,导致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讲这个问题。
五、微型学科融合——水到渠成
对于一个教两门科目的老师来说,我经常会不自觉的在语文课插入科学课,在科学课上插入语文课,这次上课我就用了语文课上的一篇课文来导入,这些基本是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整个课下来,我觉得我还是有进步,在时间控制方面,教学目标对教学环节的指导,而且越写教学反思我就觉得收获更大。虽然我还有很对缺点还有很多迷茫,也许有一种可能,我越写就越能想明白。我是一个矛盾的人,我感觉我现在所做的都是些歪门邪道,因为这些似乎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我希望有个老师能告诉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或者帮我指出我的问题。哎!对于成绩我确实有点灰心,但无论怎样生活实验课,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也许是一种阿q精神。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鲁滨孙净水记——制作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