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静子
再读朱熹先生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甚觉不同。
唯有教学相长,方可为师师者,所以能传道、授业、解惑。身为师,不是持有一桶水,而应去需挖一眼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方能躬耕田海,沐浴桃李。
常有同行论之写作教学,大肆渲染写作方法、技巧,以及速成写作之秘籍。每每谈此,吾均无言以对。
唯有教学相长,方可为师上至名流墨客,下次普通文者,均无一人自恃写作有一固定模版,亦或一套完整的体系。古之文人骚客,今之名家大咖,皆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通识:写作乃一个人精神内涵的外在显现,有其个体独特属性及思想倾向,是一种隐性、内显的文字表达,而非外界所能囊助。
对于初学者,如果方法教育大于思维教育,技巧教育高于情景教育,分数教育胜于心智教育,那作文教学已经步入偏颇。
唯有教学相长,方可为师一个教授写作的老师,同时也定是一个痴迷于文字的学生。只有在写与教中成长探索,方能知己知彼,洞察秋毫,引领学生在写作中弊除陋习、革新出呈。
一个孩童,从小二至初二,如若浸润古典文学,诵读名家名篇,怀揣四书五经,畅吟楚辞离骚,笃信仁义礼智,胸纳良知博爱,何谓文字之差焉?
唯有教学相长,方可为师纵观历来中、高考满分作文,哪一篇不是思之高也、志之远焉?心系天下,方能成就大业!
今日之语文,已然不仅仅以基础教育行天下,课本教学和模版教学均不能满足现行之教育体制。语文教育或者说写作教育,最终将成为人才选拔的“角斗场”,其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唯有教学相长,方可为师诵读、吟唱、写作乃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小学之黄金期,播撒文学养料,滋养语文根系之粗壮、繁茂;耕植国学经典,以达修身、做人、治学之道;身之茁壮,行之有矩,思之正气,人才可谓人才焉!
唯有教学相长,方可为师师者,所以能成师也,立于三尺讲台,必有如履薄冰、诚慌诚恐之窘。 即使成为名师,也要熟谙《礼记》之教诲:“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唯有教学相长,方可为师唯有教学相长,方可无愧于师。
以此良节,谓以同仁!
2017年9月1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