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 | 如何在体验中培养高EQ的孩子

思 | 如何在体验中培养高EQ的孩子

作者: 一花一人一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3:49 被阅读0次

“心智发展源于体验而非知识。”

                ———《走出剧情》

      上大一和同学夜逛怀远市场时,发生了一件至今回忆起都让我毛骨悚然的事情。

      当时的我眼花缭乱于街边那些琳琅满目的点心小吃,无意中双手插兜拿手机的一瞬间,一把冰凉、锐利的“凶器”让我顿感浑身的血液凝结。

      随即我一声大喊“啊”,身边所有人被我的撕心裂肺的声音震到了。“快抓小偷”,慌乱中我大喊了一声,小偷作案未遂,逃之夭夭。

      事后身边的同学拉着我说:“你傻啊,喊那么大声,万一那歹徒刺你一刀,你还要不要命啦,我呆若木鸡的还没有从作案惊吓里回过神来,直感后背凉飕飕的,心里嘀咕道,难道刚刚我差一点就....被捅了吗?

      后来每一次逛街,我都以此为戒的警觉着身边潜在的种种危险。哪怕我爷爷奶奶耳提面命的叨叨百八十遍,“关键时候要保命”的嘱托在危险来临的时候都被我忘之脑后,我的本能反应首当其冲于我大脑里被灌输的理论知识。

      当我冷静下来想,自己怎么在这么简单的事情上就丧失思考和对环境的判断力了呢。

      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我才知道体验才是教一个人拥有高情商的绝好方式,真正心智的发展必须源于自由完整的体验。

      作为女孩子,在吃饭不要出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教育模式里,打架被教育是男孩子的特权,女孩子只有保持着一副柔柔弱弱的模样才会惹人怜爱。

      我很幸运,因为爸妈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便放任不管我的学习成绩。哪怕就是在外面疯玩一整天,也任由我自己。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手工课,如果我没带胶水,就会在课间休息时间跑到操场上将槐树的籽胶摘下来,用来代替胶水粘合纸片,效果竟出奇的好,谁说只有胶水能粘东西,树胶也可以的嘛!

      如果没有在这样宽松、不干涉的成长环境里无忧无虑的“瞎创造”,又怎么能通过探索发现槐树胶还能有这样的用途?

      所以说,体验是我们灵活处世的感觉来源。如果我们拒绝让孩子体验,或者说阻断了体验,就相当于自我欺骗,生活的真相只有在体验中才能被验证,而逃离体验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不久前,书上看了一个段子:哥哥和弟弟打架,哥哥嫌弃弟弟不懂游戏规则,而弟弟觉得哥哥的玩具比他自己的有趣,于是撕打了起来。

      孩子的母亲看着这一切,也没有说出“打架可耻,绝对不可以”的话来阻断孩子们的体验。只是静静看着,除非有特别危险的情况发生才去干涉。

      有时候哥哥把弟弟逼急了,弟弟也会发出攻击,在打架过程中,哥哥会学习到:即便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也不能随便欺负的道理。而弟弟则学习到,想要和哥哥一起玩儿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没有人与他同步。

      长远来看,弟弟长大后定不会害怕那些比他年长强壮的人,而且还会尊重对手,主动学习并合作。哥哥长大后也懂得了拳头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弱者也同样值得信赖。

      在打架中才知道了彼此的界限和需要。只有在冲突中积累经验,才能更好的去适应身边的环境,不是吗?

      因为体验到了外部世界的危险,我们的内在会自动发展出一套防御机制去规避风险。

      就好比不打架的孩子,就可能永远不知道肢体冲突所带来的真实感受,被压抑太多体验的孩子,在未来会爆发出让人始料未及的力量去挑战父母当年的那个看似善意的谎言。

      试想如果在打架过程中,父母没有干涉、评价,孩子们各自的活力被允许尽情释放,内心才不会积攒起太多的负面情绪。

      哥哥不会怨妈妈疼弟弟,弟弟也不会怪妈妈偏心哥哥,他们也不用将藏起来的坏情绪带到自己将来的生活里,岂不是一举两得?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丰盛的人生,而我们随时随地都要去面对来自各行各业的瓶颈和挑战。如果没有与事物链接的能力,拒绝体验、剥夺体验甚至去惧怕体验,完整的人生只会离我们会越来越远!所以,请带着体验上路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 | 如何在体验中培养高EQ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dw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