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难得

作者: 茶狼 | 来源:发表于2020-08-09 10:12 被阅读0次

    常在斛觚交错间听到“性情中人”之誉,便不时记起并琢磨起“真性”二字来。

    十分具体乃为真,这是从字型来说的。哲学意义上的“真”则是指本原和自身,是人或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内在规律,并相对于虚假、虚伪延伸出真实、真诚等内涵,譬如“真,身也”、“见利而忘其真”等等均为其注释。在千百年的伦理道德演绎中,“真”一直就作为人们的一个道德标准与“善”相伴,与“美”相连。也许正因为有了梁祝化蝶的真情,有了桃园三兄弟的真义,有了童趣不泯爱心可鉴的孔融让梨,人的真性便显得难能可贵了。而分辨人的真性,褒扬真实真诚,谴责虚伪假劣,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乐此不疲。古希腊时,伊索用《牧人和山羊》的故事告诉后人一个浅显却容易遗忘的道理,做虚假的事和掩盖真实的人是很愚蠢的。真性难得是诗人。李白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动仲伯无数,凸显友情之真。尤其是徐志摩的真让人景仰和汗颜,恰如当年的周作人所述:“这个年头,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早已找不到,便是爪哇国里恐也不会有了罢,志摩却还保守着他天真烂漫的诚实,可以说是世所稀有的奇人了。”周作人是在真的悲痛之余写出《志摩纪念》的,或许词情有过,毕竟真诚是华夏子孙千年传承引以为豪的文化,总有许多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间每天“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其实,在人的真性里还蕴涵着一种精神,一种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讲,真性不仅仅是一种真诚真实,它更表现为天下兴亡的忧患意识和士志于道的理想主义,特别是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一如先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在扎扎实实的实践中求索真理。人民群众是“活菩萨”,伟人如是说过。既然过去人民群众会用生命作资本走完二万五千里,用小小独轮车推赢淮海战役,那么现在即便前面有“地雷阵”也会一同趟过,只要一如既往地真真实实,只要一如既往地求真务实。在人的真性里还蕴涵着一种风骨,一种实实在在、方方正正的风骨。比如文艺,东北的“二人转”、陕北的腰鼓民歌乃至国粹京剧能够长久风靡大雅之堂就贵在一个真字,它们完完全全是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拒绝任何假的东西,更不是舶来品。真实的生活永远是大俗大雅艺术的生命源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艺才是我们需要的健康文艺,文艺永不变的主题就应该是展示生活中的真及其道德范畴的伴侣。记得有一首歌曲《中国娃》,词中的几个“最爱”让人最爱,对于自诩为搞艺术的人来说,实实在在、清清白白的小葱拌豆腐与方方正正、平平整整的中国汉字是应该常吃常写的。正即为真,真也是正,有浩然正气于心田,毋庸置疑,那些具有如斯特性的作品会永远红火下去。在人的真性里还蕴涵着一种品格,一种披肝沥胆、侠刚劲直的品格。许多人不能除去自身的链索,却是朋友之救主,这是哲人尼采笔下的查拉斯图拉说的,是指朋友间的真。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一首著名的诗:“禾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留下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写诗的人就是当年为民牵肠挂肚的彭德怀老总,他留下了传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性难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hl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