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说低年级成绩不算什么,关键是养习惯。
那么到底需要养成哪些习惯呢?
养习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学习力”的一部分。
即不管是哪个学科,不管是什么阶段,都要具备的底层能力。
而所谓的“习惯”,就是这种底层能力的具体行为工具。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习惯是值得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
1、听课习惯。
不管是预习,还是听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还有些疑问的内容是什么?(我哪里没有学好?)
这节课,我有什么启发?(我有什么收获)
「抓重点,记疑虑,促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养成的习惯是:
【记笔记的习惯】不管是空雨伞、康奈尔……关键是根据需要,对笔记进行分区。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字都写不清楚,我们可以不追求形式,可以在每天写作业前,口头问一下孩子。
2、讲课习惯。
这其实是一个复习巩固的工具。
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说,你要去预习一下,你要去复习一下……然后孩子“纹丝不动”,其实这也不能怪孩子,你得给他工具呀。这个工具就是著名的“费曼学习法”啦。
讲什么呢?讲概念,讲错题。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长✖️宽呢?
这个题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虽然耐得住枯燥是学习好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还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说全部趣味教学,起码可以给学习赋予一些特别意义,比如:今天你来当小老师吧。
3、改错习惯。
学霸们,是一定可以有一个错题本的。
普娃,或者说错题比较多的娃,说实话,错题本有点雪上加霜了,量太大。
但错题本是工具啊,背后逻辑是什么?从错误中学习嘛。
所以,我们需要做到:认真订正,记录错题,以及讲解错题。
学习就是一个消除模糊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虽然有点难,但是如果真的能从错误中走向正确,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今天就先写这3个,后面我再继续补充。
为什么想到写这个系列呢?其实也是一个消除模糊的过程,我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家长,也有太多的人告诉我要抓习惯,但是怎么抓习惯,抓习惯的度在哪里呢?
网上有的习惯清单,做的很用心,但是我觉得很少有家长能用好。
因为你一来不知道背后的逻辑,二来你如果生硬照搬,你和孩子都会很痛苦。
所以,我想自己边写边梳理一下,理清好习惯的背后逻辑。
背后逻辑清晰,那么就不会局限在行为细节上。
这才能事半功倍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