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东坡传》陈鹏1—57

《苏东坡传》陈鹏1—57

作者: 泡沫run | 来源:发表于2024-07-07 20:55 被阅读0次

          读过了欧阳修、李白,怎能少了历史长河中的这颗巨星——苏轼。今天就开启苏东坡传奇而跌宕的一生。

          说起苏轼,不得不提及他的家庭,三苏不只名动于宋朝的文坛和政坛,对后世也产生了极深远之影响。在悠久绵长的中国文化史上,一家人能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实属绝无仅有。苏轼的家乡在成都眉山,苏轼的爷爷苏序胸怀开阔,为人平和厚道,生活朴素节俭,淡泊名利,他身上所散发的魅力对他的后代无疑有着潜在的影响。苏洵,苏轼的父亲,少年时冷酷孤傲,游荡不学,寻衅滋事,苏序给儿子充分的自由。十九岁那年,苏洵娶了当地富豪的女儿为妻,就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二十七岁时,苏洵才开始应验苏序的预言和期待,他开始幡然悔悟、奋发读书,改过自新,为自己,为家人,为前途。在读书过程中,苏洵深知少时学习以及基础的重要性,也为他日后对苏轼和苏辙学习的严苛埋下了种子。接下来的数年里,苏洵将全部时间都用在刻苦攻读上,再加上他过人的天赋,到三十三岁时,终于自学成才,并获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夸赞。

          父亲的严格教育,母亲的慈爱有加,少年时的苦读,让苏轼和苏辙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苏洵教育儿子,乃以古今成败得失为重点,引导儿子对历史进行深人的观察和思考,父子三人之所以在史论、政论等方面成就斐然,皆因先前打下的深厚基础。毫无疑问,在苏轼和苏辙童年及少年时代的成长过程中,苏洵夫妇充当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弟弟苏辙十七岁娶了十五岁的史氏,苏轼十九娶了十六岁的王弗,这位王夫人,陪伴苏轼仅有十年的光阴,但她之于苏轼,无异于左膀右臂:丈夫外出求取功名之时,她帮婆婆持家;丈夫初入仕途,她帮着分析人情世故。她以自己的聪明机敏,沉稳大气,让苏轼在这十年里,迅速从一个青涩的男孩成长为勇于担当的汉子。她还为苏轼生下长子苏迈。成完家,该立业了。张方平,是个在政坛和学术两方面都有深厚建树的大儒,也是苏家三父子的第一个伯乐。他不顾个人恩怨向政坛名宿,文章大家欧阳修推荐了苏洵。天可怜见的,苏洵数番在仕途上挣扎,科举失利,求仕不得,直到遇见欧阳修,才算真正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苏轼和苏辙也在准备进士考试,两子不负父望,同榜高中。此时,眉山传来噩耗:程夫人去世。

          守制结束,苏家决定全家搬离眉山,到京师定居。漫长的一路,他们看到了许多此前不曾明了的情形,了解了当下现实的民生,更增加了心中无限的责任感。到达京师,安顿下来,便开始了寻求仕途的活动。苏洵在欧阳修的帮助下,觅得了一个相对体面又合适的工作—修订礼书。苏轼和苏辙被选中进士,只是取得了仁官的资格,随后通过典选和注拟被吏部选派为县里主簿,两人皆辞不赴。又在大臣的举荐下,参加了皇帝主持的制科考试,被仁宗皇帝大为称赞,从此他们名声大噪。不久,朝廷告下,任命苏轼为凤翔签判,苏辙任命未到,在京陪父。

          总的来说,苏轼在凤翔的三年,并没有多少政绩可言,就连心情,也似乎以闷居多。理想在现实面前,常常被打回原形,本有意多为百姓做事,但个人的力量又无法左右现实。基层的工作又让他认清百姓的疾苦,更为同情百姓的遭遇,为内心强大的责任感驱使,他尽其所能发挥自己所能发挥的作用,只为疏解一下人民的苦难。可是人微言轻,无法做到更多更好。他思度最能帮助百姓的,还是手中的那支笔。公务之余便写文章,总结政策得失,提出个人建议,当然,由于种种原因,苏判官的建议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任期届满,苏轼要离开凤翔这个他官场生涯的起点,回想三年来的工作,五味杂陈。收获也不是一点没有。他知晓了民间的疾苦,懂得了官场的礼仪,明白了人际交往的道理,而与妻子王弗的感情,也因为相互的扶持日益加深。比之刚来陕西时,他已明显成熟不少,无论说话做事,都比先前少了一生涩,多了一丝稳重。

          然而,苏家再遭不幸,又添噩耗,苏轼的妻子王弗突然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而他们的儿子苏迈,此时刚刚六岁。苏轼和王弗的完美婚姻,只存续了十年的时间。王弗去世十一个月后,苏洵也病故,享年五十八岁。苏轼和苏辙护送父亲和王弗的灵柩回籍安葬,守制期满后,苏轼续娶了王弗的堂妹,二十一岁的王闰之。完婚后,他们全家再次回京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陈鹏1—5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ho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