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了陈鹏老师写的《苏东坡传》,相比较林语堂先生的版本,这个版本来得更加简洁易读,适合我们这种才学疏浅的人快速阅读。
每次读到三苏的故事,都让人心情激动,苏家父子三人就占了唐宋八大家三个位置,何等的意气风发啊。
眉山三苏雕像苏洵,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生来二十多年好游玩,年轻时在眉山小城也是个小霸王,但是苏序(苏洵父亲)从不曾担心过自己儿子这样的游手好闲,日后如何成家立业?终于在二十有七的时候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开始发愤学习,由于天姿过人,短短五年就学有所成。
由于苏洵醒悟过来后,开始重视了儿子们的教育,而妻子程夫人又是名门出身,使得苏轼、苏辙在当时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是根本苏轼故乡眉山,属于四川盆地,社会一向稳定,经济也非常的富裕(如今,当地幸福指数还是非常的高,悠然自得的慢生活),所以并不太重视教育的普及,苏家也是从苏洵这辈人开始才有考取功名的念头,这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北宋刚建立时,经历了五代时期,长久的战乱导致,很久以来偌大的国土上都没有能容下几张课桌,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确实没有几个读书人,于是培养人才成了当务之急,国家倡导全民读书,给予大量读书人升官机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就是宋真宗亲自上阵,提倡全民读书,一直被奉为劝学的金科玉律。
元宵再读苏东坡,没有汤圆也有肉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天姿+勤奋,必定让苏轼在宋朝文坛掀起狂风巨浪。
欧阳修看了苏轼文章不禁在他儿子面前感叹:二十年后,必定没人记得老夫,我必须给他让路。
而皇帝在吃饭期间突然停筷,必定是在细细品尝苏轼的文章。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当今的影视巨星。
苏轼一生却深陷政党斗争,不停得被政党压迫。坦率,直言不讳的性格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流放后,依旧坚持自我。强大的独立人格不容社会撼动,不容淤泥玷污。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元宵再读苏东坡,没有汤圆也有肉出了政坛,他可是全能型选手。
在宋代的诗歌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在豪放词界,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时人有“欧文如潮,苏文如海”的美誉;
在书法领域,苏轼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之首;
在绘画上,他因擅画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
在哲学上,他是当时宋代三大哲学派系(关学、洛学、蜀学)中蜀学的代表人物。
在他65年的人生中,一共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散文,书法绘画不计其数。
除了文学上的造诣,他可能还有这些头衔:美食家(东坡肉)、不畏强权,直言不讳的政治家、佛教徒。
红烧肉/东坡肉可谓是北宋第一男神,当仁不让。
如果纵观其一生,从政治的角度看,他的报复并没能实现,但他的精神,这样一个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苏东坡,在世上已无二人。
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细细品读下《苏东坡传》,里面的故事真的精彩绝伦。
林语堂版本 陈鹏版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