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礼村是山西省隰县午城镇下辖村,毗邻午城镇政府,位于镇北10公里的司徒垣,距县城25公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有习礼、庞家圪塔和剪子村三个自然村,属于小型村落。县人为村命名以方便、随意性为规律。一般以姓氏、地形、地物、方位或四者相互结合为名,也有用表意方式命名以寄托某种良好愿望。古代的道德教育以“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习礼”就是以寄托良好愿望的方式命名,中国是礼仪之邦,懂礼、有礼,是中国人基本的素养,以“习礼”为村子命名寄托了劝勉人们学习礼仪的美好愿望。
第一节建置、区划
《隰州志》载,明行里甲制,初编户为32里。中华民国6年(1917)9月,改行编村制,民国7年(1918)12月设行政区。民国21年编村驻地称主村,辖村称附村。
自1918年始习礼村属于二区,治义泉,午城辖的附村。
隰县解放后,民主政府改编村为行政村,改附村为自然村。1950年9月13日统计,全县分为6个区,83个行政村,1145个自然村。1953年6月20日至8月底,改行政村为乡。1956年3月,撤销区建制,扩大乡区划。1958年9月初,实现“人民公社化”,社下辖管理区,区下辖生产队。大村一村多队,小村则多村一队。
1959年2月,全县设人民公社6个,下辖管理区96个,生产大队400个。1961年4月13日调整为136个大队,558个生产队。
自1961年4月13日始,习礼村属于午城公社,太平管理区习礼生产队。
1971年5月,全县12个公社 99个大队 410个生产队,529个自然村。习礼村归属水堤公社,习礼大队,共辖习礼一队、习礼二队、习礼三队、庞家疙瘩四个生产队,共110户、476人口。1984年6月,改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为乡镇制。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90年末区划,习礼村属于水堤乡习礼村委,下辖习礼、庞家疙瘩、剪子岭3个自然村。
第二节农业发展
果树一直是习礼村的主导产业,村耕地面积3850亩。1984年,午城、水堤、留城等15个村委办起农民技术夜校,开展养殖、种植、育林、果树修剪等项技术学习,收到良好效果。
1984年,闫云海当选习礼村村委会主任,那时习礼村是远近闻名的烂村子,风气乌七八糟,百姓缺衣少食,日子穷的叮当响。当时农村的改革开放已经达到高潮,国家号召多种经营发展农村经济,习礼村劳力少,但土地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民靠的是土地,闫云海带领村民找到县民政局和果树站,把闲置土地承包出去,积极发展梨果产业,把承包费给所有村民分红,替老百姓缴纳农业税。后来随着承包费历年增加,习礼村从多年欠缴农业税的后进村,一跃变为午城镇的缴税标兵。
1987年习礼村开始发展果树。
1994年,闫云海当上了习礼村党支部书记。中国古代先贤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农村生产、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习礼村村民都把心思放在积极劳动、脱贫致富上。在闫支书的带领下,习礼村一改前貌,成了远近闻名的好村子!
2004年,闫云海找到梨果专家引进了新品种玉露香梨。经过反复考察、认真鉴别,玉露香梨水分大、糖多、色美、皮薄、口感好,而且耐保存,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优良梨品种。为了能在全村推广玉露香梨,闫支书身体力行,先把自家正在挂果的11亩梨园全部锯掉头,嫁接成玉露香梨树;再和担任习礼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大儿子闫锁保自费把本村20多个梨农拉到上德村参观高接换优后长成的玉露香梨树,听取当地梨农介绍管理经验,还把上德村一户梨农准备拉到县城出售的100多斤玉露香梨以每斤6元的价格全买下来,拉回本村品尝,然后发动全家老小,向亲戚朋友宣传推广,说服梨农们高接换优。闫支书还请来省市果树专家到村里讲课,推广“小冠开心型”高接换优新技术,保证既不影响当年产量,又能提高新嫁接梨树成活率。在此基础上,闫支书又自费在外村雇了9个劳动力,义务帮村里干嫁接。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把全村250亩梨树全都嫁接成了玉露香梨。
2005年,闫支书继续动员梨农高接换优玉露香梨。果树发展到534.6亩,39397株。2008年,最早嫁接玉露香梨的梨树开始大规模挂果,加上玉露香梨行情一路走高,栽植玉露香梨树的人家赚了个满满当当。
到2010年底梨果面积达到了2200亩(其中苹果面积1400亩,酥梨、精品梨面积800亩),产业年收入达到了180万元,占到村经济总收入的60%以上,人民人均收入2982元。
2016年9月,隰县定点帮扶单位中国证券业协会邀请中国扶贫基金会前往隰县开展调研评估。
2017年上半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善品公社将隰县立项为“互联网+扶贫”项目区。
2018年1月初,项目在隰县选定了习礼村在内的6个村为“互联网+扶贫”建设示范村定点扶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围绕组织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打造、品控管理、生产服务、贫困户带动、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全面扶持当地玉露香梨产业竞争力培育和产品上行,推动地方整体电商运营能力的建设和提升。
2019年9月9日“善品公社—隰县玉露香梨上市发布会”在隰县习礼村举行。
2019年11月15日,隰县玉露香梨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春季,隰县启动了“中国金梨之乡有我一棵玉露香梨树”的订制认养活动,开通上线了“中国金梨之乡有我一棵玉露香梨树”微商城,设置了“梨树订制认养区”和“新品梨预订认购”等栏目和板块。扫二维码进微商城就可以定制认养隰县玉露香梨树和预定认购隰县玉露香梨。
2020年2月26日,山西省隰县隰县玉露香梨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山西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也从能源革命、生态文明、深化改革、民生保障、文化建设等十个方面,规划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宏伟蓝图。转型发展之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自己投入其中,用实际行动共同描绘新时代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山西画卷!
响应号召,习礼村“四起四变”壮大提质集体经济。近年来,习礼村在梨果产业上持续深耕,探索党建联盟、托管服务、土地运营、项目带动多条路径。
以党建为媒,把优势资源聚在产业链上,针对过去梨果大村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下,由习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起,组建梨果产业党建联盟,把5个梨果大村联合起来,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党建联盟对梨果提质、产业规划、集体经济、市场销售等进行定期研究,形成了党建联盟、强强联手、村级联动的良好态势。
托管服务优起来,变分散为集约。为解决果农老龄化、果园“无人管、管不了”的问题,村集体依托善品良田联合社,成立“三合一”果园托管服务队(农工服务队、农机服务队、农技服务队),有固定务工人员50余人,投资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对果园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有劳动能力缺乏管理技术的果农提供半托管服务,为年龄较大无力经营的果农提供全托管服务,村集体从中抽取一定的服务费用,目前5个村对600亩19200株果树全托管,对1650亩49500株果树半托管,使120余户果农从中受益,可带动各村年增收5万元。
存量资源用起来,变闲置为盘活。扎实开展“清化收”专项工作,清理规范集体土地300余亩,通过土地发包、边角经济等途径,推动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发展特色化、集体增收持续化。一方面联合企业,与山西新大象养殖有限公司重新签订协议,按每亩700元标准,将80余亩土地对外租赁,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6万元;另一方面,计划将收回的200余亩土地,按照市场价格承包给农户,预计每年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
项目带动强起来,变输血为造血。村集体发挥牵头示范作用,借助“中国第一梨、源头在习礼”的品牌优势,打造隰县玉露香梨母本示范基地—“梨源”基地。吸收村内“土专家”“田秀才”等梨果能人20余人,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下开展技术服务。投入项目资金100万元,新建一座库容80吨的恒温库,为本村及周边村提供梨果仓储服务,预计可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4万元。
习礼村构建产业党建联盟,将梨果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形成纵横结合、条块协作的工作格局,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同时在开发存量资源和产业项目带动上持续发力,既巩固了玉露香梨主导产业优势,又增强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夯实了农村治理根基。
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其中产业经营性收入5万元。至2022年底,种植玉露香梨3000亩,玉露香梨年产量超过450万斤。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3万余元,产业经营性收入达16万余元。
第三节农村建设
隰县农民住宅均是靠山向阳的土窑洞。五十年代后农民住房条件逐步改善。上世纪70年代以前,习礼村村民世代居住在靠崖的土窑里。土窑是在土崖上直接挖出的窑洞,靠崖的土窑又分为纯土窑和接口窑。纯土窑是原始的不加修饰的窑洞,接口窑是加了砖石作为接口,起到修饰和防雨的作用。单孔土窑洞的宽度一般在3米,高约4米,一般深 7 m ~ 8 m , 最深的可达 20 m。它充分利用了黄土地质厚、直立性强的特点,不需要太多其他的建筑材料,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土窑成为了人们的首要选择。但是土窑存在可利用空间小,卫生条件差,不安全等缺点。
砖窑的出现与用水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在70年代以前,村民吃水都是从水沟里挑,既不方便也不卫生。1968年村里修起了水窖,开始从山下往上抽水,从此吃水变得不再那么麻烦,有了水,有人就开始考虑修建砖窑。砖窑是以烧制的砖为建筑材料,由工匠们先用砖砌筑成一般是三孔以上并排相连的拱形窑体,然后再用碎石土料在拱形上方压成平顶,从室外角度看,整个砖窑是一个方形体,但室内屋顶为圆拱形。砖窑不仅整洁美观,还兼有土窑冬暖夏凉的优点。1970年,闫云海老书记经过在邻村学习烧砖技术,自己回来开始烧砖修窑,最终修起村里的第一口砖窑,紧接着村里人开始陆续修建砖窑,到了80年代末,全村人都从土窑里搬了出来,住上了干净、明亮、安全的砖窑。
至2022年,习礼村完善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配齐了村“两委”班子,建起了800亩高标准优质梨果基地,修通了习礼村到209国道全长约5.3公里的村级公路,新修了舞台1座,便民连锁店、新型医疗室、广场1100平方米,硬化巷道2000米,新修小学1座,建起了沼气池120余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隰县午城镇习礼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建设项目已由隰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隰行审发(2023)58号、隰行审发(2023)84号文件批准建设,招标人为隰县午城镇人民政府,资金来源为除申请上级资金外、其余由县财政配套。山西博睿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代理本项目。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该项目由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组成。
其中:
1、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建设内容:
梨果冷链集配中心:新建建筑面积2224.7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42.90㎡,地下建筑面积381.88㎡;包括制冷设备、分拣线设备等;
2、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内容:
(1)村干道路面硬化:长度645m,宽度4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一侧设置排水边沟。
(2)村巷道:宽度2~2.5m,总面积9960㎡,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3)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道路路灯工程84座(道路两侧交替布置)、垃圾收集点7处
(4)管网建设:建设De110PE100给水管道225m;排水工程:DN315管长1452m、DN300管长150m、DN225管长680m、DN150管长720m、DN100 管长3600m等;
(5)污水收集池:在村南侧标高最低处建设利于收集村内污、废水的污水收集池,覆土深度 1m,污水收集量40m。
第四节 现代战事
习礼战斗是吕梁战役的一个起点。吕梁战役从1946年12日22日打响至1947年1月1日,以歼灭胡宗南部美械装备67旅,活捉副旅长、少将陈诚武和参谋长、少将王树明而结束,共歼敌1.1万人,迫使敌人余部从午城、大宁、吉县方向撤退。习礼村人民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吕梁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群众积极配合解放军的作战需要,全村40余户百姓家里住满了解放军的伤员;为解决伤员的给养,习礼村群众筹小米两千余斤送给解放军;自觉将自家的门板卸下,制成担架60余副送给解放。解放军在村里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帮助老百姓扫院、挑水、劈柴亲如一家,把自己的小米焖饭给村民匀着吃。叫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张梅生、张根元等几个娃娃把米饭带回去给家人吃。闫兰根当时只有12岁,他和70多岁的奶奶住的窑洞被敌炮火击中,战士们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们抢救出来。在解放军撤离习礼村时,还将家户院内村里大道打扫的干干净净。
为纪念这次战斗,隰县县委、县政府于2010年清明节在习礼战斗遗址柳树洼、红花子路和村广场立了3块纪念碑。
第五节人物
“家住在山西隰县习礼村,今日里务梨才过上个好光景,最好的品种就是玉露香,玉露香是咱农户的大呀嘛大财神,玉露香是咱农户的聚呀嘛聚宝盆……”一首信天游响彻云霄,唱歌的老者扛着锄头在古老的塬上徐行。他是隰县习礼村的老支书,玉露香梨种植的领头人,老干部、老果农、老歌手闫云海。“我是隰县最早种玉露香梨的农民。我们家做了一辈子农民,三代人都在种这个东西。做农民没有啥不好。都说梨不能分开,我们不这么认为,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分着吃了嘛!”今年74岁的闫云海是隰县第一代玉露香梨种植农户,如今已经四世同堂的他表示,“尽我所能,把果子种好,希望的事情迟早会实现。玉露香就是我们的希望。”
山西省劳模、临汾市劳模、习礼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闫云海不止有这三个令人自豪的称号,还曾有一个极少提起的称号——习礼村电商服务站站长。
2017年,闫云海通过玉露香电商平台的推广与宣传,销售玉露香梨与苹果280万斤,总计500万元,其中助贫销售60万元。
同年,隰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到2019年底,全县共建立了1140个电商创业团队,开通玉露香梨专营线上店铺1268个,在淘宝网销售玉露香梨的网店有132家,产品识别号532个;京东网店5家。隰县通过成立北方电商培训基地,组建了72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隰县梨果产业走向全国,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农村电商更是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力量,隰县探索开辟互联网平台,用一颗梨叩开了电商经济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