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像好的园丁那样,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及时的雨露,然后要做的只是静待花开。
——《园丁与木匠》

看到这段话,我突然脸一红,想起我每次责骂女儿的时候,说的那些恨铁不成刚的话,我给孩子提供适合的土壤了吗?给她充足的阳光了,及时的雨露了吗?
当我见到她做得好的时候,只是一句轻轻的“很棒”,当她做得不好的时候,我就勃然大怒,用大人的标准和要求去要求她。
真的是很过分,也很苛刻。
以前总是认为,这种对他人要求苛刻的习惯是从原生家庭我爸身上习得的,他对我妈,对大姑小姑就特别苛刻,总是觉得别人这不对那不对。那时候,就特别讨厌爸爸这种性格,没想到长大后,我自己也成为了这种人,对于比自己弱势的群体,总是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做的不好,不对。
现在看来,其实这是一种劣根性,并不能完全怪罪在原生家庭身上,是我自己修炼的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他人总是有着不合理的期待。
这也跟我的个性有关,我感觉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想象力很丰富,执行力却差得很远,跟不上。
对孩子要求很高,给她造成很大的挫败感,没有多少成就感,在家里,我自己要学习,还要督促她学习,家里真正轻松愉悦的气氛的时候还是很少。
一个优秀的家长,其实是一个会开玩笑,幽默的家长,我完全不是这种类型的人。
不过,就算不是这种类型,我也可以把气氛弄得轻松一点的。就像这本书里所说,给孩子充足的阳光,合适的土壤,及时的雨露。
对待孩子偶尔所犯的错误,不必勃然大怒,要采取温和的态度,用合适的方法说出来。尽管这个有点难。
今天早上,女儿趁我不注意,又偷偷把手机拿去玩了,等我忙完自己的事情,发现手机不见了,就问她,手机哪去了?
她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我看看”,然后悄悄地把手机放到一个盒子里,告诉我,在这里呢!
我一看,不是原来我放手机的地方,一定有鬼。就马上去检查她的作业,做完了多少,结果,真如我所料,作业一点也没写,都在刷手机了。
我当时真是气不过,说好的各自完成各自的计划,结果她又偷偷糊弄我,偷玩手机,把她骂了一顿。我还以为她在写作业。
其实,当孩子无意犯错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常常决定孩子是承担后果,还是逃避责任。
如果我们能冷静对待孩子的错误,或许孩子能勇敢地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反之,如果我们勃然大怒,动辄打骂责怪,孩子为了逃避这种惩罚,往往会选择撒谎,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
从女儿最近的表现来看,有很多次,她都和我说写作业去了,事实上并没有去,撒谎的次数比以前多了,我每次都表现得很愤怒,问她为什么要欺骗我?
是不是我这样的态度,导致她越来越用谎言来掩盖呢?
所以,需要修炼的其实还是我自己,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冷静,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任凭情绪脑控制自己的行为,是最不理智的行为,这样也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
继续修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