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小说倒是读了不少,世界名著,中国文学,现代先锋,读博尔赫斯,马尔克斯,也读村上春树,安妮宝贝。读小说,最让我觉得美妙的,是每当读完一本小说后久久不能平复的情绪,而个中有些情绪,是平淡生活中所不能赋予的。因此对我而言,评判一部小说的分数时,多是建立在给我带来何种的个人感受之上。
当然,我知道这种方式不是品味小说的该有的方法,按照长辈的说法,只注重故事情节的阅读方式,就像是围观看场热闹,与看新闻八卦无异。虽然上中学语文课时习得多种小说品读方法,比如人物的刻画手段,结尾的作用,环境描写的暗示之类,但建立在应试教育之上的小说课,哪里是为了读小说,完全是为了答题而读。所以一旦离开考试,这些知识,也和其他学科一样,随着青春远去了。
决心不要再做一个看热闹的阅读者,因此在做今年的阅读计划时,便将学习读小说加入其中,书单为《小说课1》《小说课2》《故事》。
年初读完了《小说课》1&2,在此提炼精华,做一总结。
《小说课》分为两部,由台湾被称为70后中最会讲故事的许荣哲著作。
第一部名为《折磨读者的秘密》,主要拆解了小说写作手法的各种技艺。
1.人物:面貌分为两种,外在和内在。内心面貌的刻画,比外在重要千百倍,阅读时,要注意到那些能反应出人物内心的语言或行为。
2.场景:情景可以打动人,正所谓“‘情景交融”。
3.对话:对话的作用除了是日常对话,推动情节的作用以外,还可以代替小说里的描写,叙述,议论,说明...冰山理论,30%在水面上,70%在冰下。
4.开场:不要忽视开场,也许有命运的暗示。“XX年后,某某如何如何,想起XX年前,XX的一段往事”。
5.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主人公性格确立后,就拥有了自己的意志,命运接踵而来。
6.矛盾:“我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畏惧天道的无神论者。”小偷vs城市,刺客vs软心肠,就是矛盾。刺客约心软,任务就越凶险,小说因此而精彩。“两难”也是同样。
7.双重的两难:主人公为了XX,在A和B中只能选其一。但无论选A或B,后果都是悲催的。
8.叙事者的角度:所谓叙事者 ,就是讲故事的人,他知道多少,读者就跟着知道多少。同一个故事,叙事者不一样,故事的面貌也不一样。谁来当叙事者最好?知道最多秘密的?什么都不知道的?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9.叙事者的观点:叙事观点分为“我”,”他”,以及全知观点。“我”来当叙事观点时,可以作为主角和旁观者。作为后者时,只能描述别人的外部动作,而不能透漏其内心,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全知观点,则是由独立于小说外的人来说,有点像神,那么对于小说里每个人的外部动作,内心意识,都无所不知。“他”也独立于小说之外,但只能聚焦于某一角色“他”身上。
10.有问题的叙事者:负责带你进入的叙事者从头到尾都在说谎,情节在结局时急转直下。
11.聆听者:听故事的人,除了是读者,也可以是小说中的人。比如一只狗。
12.时间:同一个结局,顺序和倒叙的写法,表达的重点也随之不同。转场:将前后两场不同时空背景的戏连接起来。可以用某一个物体来暗示连接。
13.穿梭时空的方法;因为上辈子XX,所以这辈子XX。或者,因为下辈子XX,所以这辈子XX。
14:自定规则:比如《变形记》一开始,主人公变成甲壳虫。在一开始就定下规则,那么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这个规则制约。而结局的意义大于一开始定下的荒谬规则,那么读者会被成功转移焦点。
15.迟滞效应:见小说《七信徒》——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16.内心景观:万物都是活的,都是可以用来反映主人公内心的。比如:看到A,联想到B,又想到C,而C代表着XX。要保证这条线一直通往人物的内心。
17.障眼法:华丽的舞台背后。有些东西的价值在于看不见的地方。—温酒斩华雄
18.小说的信息传递:作者没有直接告诉真相,而是绕远路。A=B,B=C,A=C.B看似没有作用,其实传递了大量信息,小说因此丰厚起来
19.秘密:作者故意让你知道秘密,而读者一旦知道了秘密,就会被卷进故事里,为不知情的人而揪心。
20.小说的黑暗之心:第三个河岸:A:B:C=D:E:F。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缺失,那么谜底就在等式的另一边。
21.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想象胡扯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好的收尾,真正难的是如何归至终点。
22.反常:违反常理能带来更强的戏剧冲击力。如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23.不可能却发生了的故事:三岛《孔雀》。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能否创造出自身完足的深刻核心。
以上是《小说课》第一部作者分享的小说技艺。运用恰当的技艺,能够带来更强的戏剧性。对于写作的人而言,掌握这些“套路”能够吸引读者读下去;对于阅读的读者而言,了解小说的技艺,能够更深入体味其中的妙处,比如通过主人公的语言,去思考他行动的动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说得通,而不只是看个情节。
书里还提到一点,是关于人情世故。为什么作家在步入中年后易集大成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因为看遍了人情世故,在塑造人物时能更加注入人类真实的情感。比如六六的作品改编成的电视剧,颇受家庭观众喜爱,刻画的就是真实的中国家庭面貌,能引起共鸣,如果让一个刚毕业20岁出头的年轻人去写,他是写不出来的。
小说课第二部《偷故事的人》
与上一部的差别在于,这一部收录的是许荣哲的演讲主题,对于练习写小说的人会更实用一些。
1.三分钟讲一个故事: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2.梦想版的故事公式:目标=因为,阻碍=但是,努力+结果=所以,意外+转弯=但是,结局=所以。目标也可以是梦想,阻碍是原罪(比如天生的残疾,打造催泪故事)。
3.情节:利用因果关系,把事件连接起来。
4.假两难:违背了最初设定的“二选一”,这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创造了更难的处境。Eg电影《唐山大地震》。创造两难,创造三种结局。
5.虚构:诚实的报信,重点转述的内容是背后的故事。虚构的报信,重点不只是转述的内容,还包括了报信者的底层心事,他究竟隐藏了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刻画角色的内心景观
6.两种可能:薛定谔的猫
7.借题发挥:如用月光表达思故乡。用场景和物件来传递感情
8.意外:努力之外,费劲心机没法达到的事情,却在某个转折点实现了——欧亨利的小说
9.悲剧:《俄底浦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造成的悲剧。
10.心机:弄巧成拙,宫廷剧常用手法。
11.层次:一层一层问下去,达到问题的核心,Eg《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
12.悬疑:阿加莎,福尔摩斯
13.敌人:如果小说主人公软趴趴,那就加入一个凶猛的敌人,一旦有了敌人,主角就会立刻升级,而且升到超越敌人的等级,如此打败敌人,存活下来。
14.象征:用“不合理”来创造故事。不合理的情节常常隐藏作者的“‘意有所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