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现世安稳是附在脸上的空面具,就像装着太阳的好听话儿,撤掉外壳,才知道你不是快要被灼伤,就是发现那内里的东西压根是假的,空空落落的瞬间,稀里哗啦心碎一地。对我来说,华丽丽的鸡汤话儿就是那空洞的好听话儿,剥开了看,百无一用。
或许有人会说,鸡汤就是用来暖人心的,要操作性强就去看生活小百科啊,要什么自行车。这话说得极是。想想我们的人生,风吹雨打、泥沙俱下、伤痕累累,我们还不能在大雪天穿件贴心小棉袄?还不能在烈日下用扇子扇扇风?即使袄子是黑心棉,那小扇子就剩一把扇骨,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毫无用处却妥帖温柔的话儿来微醺自己,获得力量。但这股力量只能用于自处,而非前行。怎样走得更远,从来不假装的社长说:滚去赚钱,或者滚去读书!
如果你说:我想要的不多,不过是一个明媚的清晨,和一种诗意的慢生活。那么,劝你一句,江明社长的这本书,不适合你。这里有的是戳破诗情画意美好的残酷,有的是把懒、把穷、把愚蠢、把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故意装出主动舍弃了一切的样子,其实“是自己得不到,非要说是不想要”的事实明明白白扒出来讲。要是碰巧遇到击中自己处境的情况,那有的是难为情。毕竟真话永远不好听嘛。
这本书是江明发表在他公众号上的一些文章的集结,翻开目录,一系列熟悉的标题跳入眼帘,好多文以前都看过,却并不妨碍再看一遍,因为每看一遍,就痛快一次,又快乐一点。痛并快乐,向来爽。这些文章也在既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很用心地分类编辑,大主题呼应着小主题,零零散散不成体系的文自此建立逻辑关系,于是对青春、对生活等诸多话题的探讨就有了横向纵向的力度。
文章里谈论的事大多是平凡的事,感情、成长、工作、婚姻、房价、朋友圈、微博、说走就走的旅行,难得的是社长忒实在,他向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梦想投反对票,他不赞成把穷全部归咎到懒,他知道出身、教育,有些人生来就和别人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他反感天天抱怨而无所作为的人,他说,这个互联网时代,只要你肯学东西,想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想。犀利、爽辣、一针见血,三观正又理智得厉害是社长谨慎的风格,可他又处处透着谨慎的感性。
公众号“社长从来不假装”开了一个树洞栏目,放一个心灵角落让读者诉说各自最隐秘的心事。栏目维持得并不轻松,社长说“每当打开这些邮件的时候,我就很容易难过。人生艰险莫测的这种简单道理每个人都明白,但是这种程度超过了我个人可以承受的范围。”他做不到和菜头那样关闭树洞,解除压力。只能在回信时,平静温和,慎重措辞,一封信可以久久构思,尽量避开套路化模式,真诚以对。他承认他写不出我在春天等你,写不出给厨师李有才的信,写不出最好的安慰也不是安慰本身,他只能“让对方升起对未来的期待,哪怕是为了一棵柿子树。”这一紧一放,一个巴掌一颗糖,把各类文章合在一本里后,非常明显就感受到了社长冷酷又温柔的一面。
这便是本书不同于零散发布在各种平台的地方,它集中也具体了作者形象以及文字重量。书中文字始终保持力度,时而有刀剑的锋锐,时而有冰雪的凌冽,时而就如书名,雷鸣的霹雳兜头盖下,但又总带着一抹不多不少的温度,抚慰了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年轻的灵魂。
话说回来,在这个社会像个勒索犯的当下,在逼迫人们未交出自我,交出自由,交出选择权的同时,我们既想抗争到底又难免保留着人性懒惰的劣根本质,舍不得苦,舍不得艰难奋斗,于是我们听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操蛋的人生。我估计像社长这类的棒喝话或者深情劝慰,只会让人疼一阵或者暖心一会,并不能彻底改变谁,譬如我,痛并快乐之后,依然宁愿在晨光微醺的早晨,慵慵懒懒地起床,不慌不忙地过日子,有些跟不上时代节奏,要是蒙蔽真相,看起来就是文艺小青年的各种闲适舒爽,但当没钱、没前途、没提升能力的动力的事实出现后,会令人无比沮丧,可还是维持现状,就因为懒啊。所以你说像这些毫不留情揭示生活狼狈一面的话是说给谁听的?只能是说给那些受够了一成不变生活的,受不住别人都成功就你丧的人,或者是想要和“差不多”的人生说再见的人听的。
除非你真的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局面,否则一些道理,只能够轻轻划过油皮表面,留下的红印子睡一觉也就没了。问题就在于,你发自内心是真想滚去赚钱和读书的,但你愿意以怎样实际的滚法去赚钱和读书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