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153天。
今天分享《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一书中向导汉恩斯为男性,电影中为女性。我们以书籍为准,人称代词统一用“他”。
这本书的作者,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出生于法律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一心希望凡尔纳能子承父业。尽管18岁时凡尔纳在巴黎攻读法学,但实际上他对法律毫无兴趣,而是十分热爱文学和戏剧。
在毕业之后凡尔纳更是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曲的创作。一开始,他的小说处女作《气球上的五星期》被十六家出版社拒绝,他愤然把手稿投入火中,幸亏妻子抢救出来,到了第十七家出版社,终于遇到了名叫赫泽尔的伯乐,他成为了凡尔纳终身的知音。
在《气球上的星期五》出版之后,凡尔纳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相继出版了《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作品,题材包括陆地、海洋和星空,他也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等人都是他的铁杆粉丝,而《地心游记》是凡尔纳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进行的幻想。在他创作《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同时,就开始探索另一个奇妙的领域,深入地球。而这篇小说的灵感也来源于他的一位朋友地理学家德维尔,德维尔到过许多火山探险。他性格暴烈风风火火,是一个十足的火山迷。
每当谈及火山,他都忘我地为凡尔纳讲述种种不同火山喷发时的景象,讲解火山喷发的原因地质地貌等等,给凡尔纳极大启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地心游记》就在凡尔纳的笔下诞生了。在我们谈及地球时,总能想到的是森林、海洋、聚落、河流,总是这些最显而易见,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事物,最先进入我们脑海,而对于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大多数人都不够了解。甚至没有想到对于地球本身而言,地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地球历史变迁的记录者,是历史文明的宝库。
《地心游记》就是以地球内部的别样世界为背景,借助主人公的探险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崭新的充满想象力的地下图景,这是一次勇敢者的探险。
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德国约翰大学的矿石学教授,黎登布洛克先生,在一本12世纪的编年史中,偶然发现了一张羊皮纸,描述了探险家阿尔纳·萨科努塞姆,通过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进入地心旅行的经历。
作为矿石学教授,他毅然决定前往探查,追寻前人的脚步,获取地球内部的奥秘,以此为契机,这一地下旅行得以开展,地心游记也以此拉开序幕。这一地心探险只有一行三人,教授和他的侄子阿克塞尔以及一名本地的向导汉恩斯。
故事发生在1863年,在科技尚不发达,辅助设施十分有限,地下知识不足的一百五十多年前,故事里的三人小组的探险精神难能可贵,探险就意味着困难重重。特别是因为对地下的了解有限,面临的种种情况难以预见的时候。阿克塞尔因为绝水而濒临昏死,海底生物的争斗差点掀翻他们的小船,地下海洋的风暴几乎让三人丧命。
这一系列经历惊心动魄,充满未知与挑战,但这三个勇敢者始终不懈前进,追寻前人留下的痕迹,一步步地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才能见识到一幅幅地下世界的壮丽图景,震撼世人。从准备这一次旅途到途中遇到艰难险阻,再到最后三人奇迹般地返回地面。
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未知的希望与继续前进的勇气。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阅读这本小说能够带给孩子们的精神上的指引。作为科幻小说,这还是一本有关地球变迁的百科全书,地下并不是无边的黑暗,而是留存了地球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变迁发展的历史。
如果说在地下有古生物留存的化石,你会相信这是真实的。如果说地下也许存在着许多植物,你或许也可以接受。但如果说地下还有大量古代生物生存,你愿意相信吗。甚至地下还有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你觉得可能吗。
不可否认凡尔纳的这部小说,除了基于真实的考证之外,也参考了大量的猜想与假说,但正在这部小说中,一切又是那么合乎情理。在地下不仅有植物和动物,初次出现时期的岩石,还有许多留下原始动植物痕迹的化石。在地下探险者一行三人仿佛又重新见证了地球更迭发展的编年史,志留纪,两叠纪,过渡期,一个个名词向我们展示着这里留存着地球的过往,是地球成长的见证者和守护人。
如果说化石遗迹算是科幻的幻了,这片海洋一望无际,有金黄的沙滩和水蒸气形成的类似云的景观,“海洋”周围因丰富的水汽,形成了大片的植被,水下则有许多远古生物遗存,甚至还有人类世界认为已经灭绝的物种。
在地下海洋中的岛屿上,还存在着哺乳动物。借助地下水源提供的饮食,以及地下微弱的光照得以生存。作者将现实与猜想充分结合,描绘了一幅绮丽的地下场景,这里记载了地球变迁的过程,在岩石层中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生物知识,是一部自然的百科全书。
希望我们在带小朋友读书时,也能够启发小朋友,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于您不确定的知识,千万不要搪塞或者回避。和孩子一起查查书里提到的各种知识点,不正是最好的学习吗。
要知道人类永恒的求知欲、审美欲与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人类,前去探索未知世界,而《地心游记》所描绘的壮丽图景,恰好能满足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激发阅读的欲望。
除了帮助孩子们了解绚丽多彩的地下世界,这本书还可以看作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本书以教授的侄子阿克塞尔为第一人称视角。作家对他情感变化与心理活动,进行了充分地描写。
阿克塞尔很聪明,在小说的开端使他最先找到了,破解羊皮纸上神秘文字的“钥匙”,读出了羊皮纸上的秘密,但是他缺少求知精神。破解之后最先冒出来的想法是,一定不能让我的叔叔知道这件事。他并不想冒险,只是基于人们对于地球内部相关理论的猜测,认为地心之旅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而他的叔叔黎登布洛克教授,则始终坚信只有实践才能探求真相。
阿克塞尔选择相信地质学家们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而真正的矿石学教授则更加相信实践,这也启发孩子们毋庸过度崇拜权威,更不能因为权威就放弃自己的思考与行动。
只有实践才是探寻真相的那一把钥匙,在旅途开始时,阿克塞尔与叔叔产生过许多争论,但也是在不断地争论中,他开始慢慢认同叔叔提出的各种可能性,被他说服。
由于好奇心的激发,阿克塞尔也希望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地下的真实图景。这一路上他们曾面对许多艰难险阻,也正是这些磨练让阿克塞尔逐渐成熟。
一开始,阿克塞尔用他自己对于地下的认识,觉得地下就是岩石和土壤,认为前去探索是没有必要的,但当他真正到达地下,看到了地下丰富的化石和巨大的石松、封印木、鳞木,见到了许多在陆地上没有见过的生物。没有视觉器官的鲟鱼,形状奇特的海蜥蜴,巨大的鲨鱼和海蛇之后,他开始逐渐认识到亲身探索的重要性。
在断水的情况下,叔叔将最后一口水留给了他。他曾经认为叔叔是个科学疯子,但是通过这次探险,让他看到了叔叔作为监护人,亲人的温情,关爱的另一面。
这也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带给孩子的东西,都说读一本书就是体会一种人生。这本小说以阿克塞尔这样一个“孩子的形象”作为第一视角,更能给阅读本书的孩子以代入感,体会主人公的成长,也给自己的成长带来勇气。
我们一定都曾有过疑问,对大海、对星辰、对地下、对一切未知,凡尔纳在他的系列作品中不断尝试描写这些未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激发读者探求世界的兴趣。
本书的主人公更是做了我们大多数人想做而不会去做的事情。在科学不断发展,对于宇宙的了解不断深入的今天,更是有许多当时的未知变成了已知。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认知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又像一个索引,不论从哪个方向延伸搜索,我们都能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征途不仅是星辰与大海,也有已经被尘封的历史。只有我们真正了解过去,明晰我们从何而来,才能更好地探究未知,摸索宇宙的边界,也希望这一本书能进一步点燃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唤起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真的有那么一天,能够亲身经历一次奇妙的历险,突破人类的认知边界。最后,希望大朋友能够和小朋友一起享受这一曲历史地理文明和文学艺术交相辉映的赞歌这一部永恒的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