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最重要的是舒服,晚点没关系
中国父母真的挺累的。生了孩子之后,就开始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好不容易,孩子大学毕业了,又开始为孩子工作操劳;好不容易工作稳定了,又要买房、筹备婚礼,然后帮孩子带孩子......
终其一生,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
我的父母,好像从来也没有替我太多规划和操心。源于他们的重男轻女也好,亦或是漠不关心也罢,但却意外给我了无限的空间,让我自由生长。
结婚较早的我,看身边的同学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大,纷纷焦头烂额。身边的大龄青年,无一例外被催婚,国家都放开二胎了,你还不结婚?更过分的是,当大家觉得晚婚晚育光荣,可以多享受几天假期时,国家把晚婚假也取消了......
我们伴随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长大,认为人生路上,凡事最好都先人一步,无论是学习,还是婚恋。
我认识的萌萌,就是秉承着这样一个想法:大学可以不拿奖学金,但是结婚对象得带一个回家。
大学进校园开始,她便就开始物色与谁共度此生。
幸运的是,军训结束后,她就恋爱了。对方的各方面都符合她的要求,大一寒假过年,萌萌就把男生领回家了。父母没有反对,这让萌萌更是开心,安心地谈恋爱,奔着结婚而去。
一切顺利,大学毕业后,两人就买房、领证、办婚礼。当同龄的朋友还在找工作的时候,萌萌已经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
然而,生活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更不会就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那样,只要在一起,就永远幸福的继续下去了。
世界变化太快,生活中的五彩斑斓让小夫妻两个主动或是被动的接受着,认知不断提升,发现更深层次的自己。渐渐地,两个人开始有不同的喜好,不一样的圈子,对同一件事情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进入婚姻之后,生活中的问题接踵而来,小夫妻想要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一开口却又总是炮轰对方。一方觉得对方不懂得体贴,不够温柔;另一方觉得对方幼稚不成熟。明明是要探讨问题,最后都是鸡同鸭讲、不欢而散。
他们认识到,眼前的彼此,不是校园里那个勾勾手指头,一起看看电影、压压马路的伙伴。婚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彼此担负着各自的责任。可是,几年相处下来,他们发现,在人生大方向上,彼此都是不一致的。
想要改变对方,却无能为力;想要改变自己,却举步维艰。
很快,老公就有了新的红颜知己,而萌萌,也开始心猿意马。
之前在微商群,认识几个女孩,自称是95后的辣妈,看着她们和孩子的合照,推算一下,好几个都是未成年就生娃的。
看着她们朋友圈的各种产品和介绍,毫无美感可言,都是不动脑子的粘贴复制。
有一个女孩,无论是文案还是制图,都很用心。这个女孩,后来私聊了我。她叫小艾,一个22岁的女孩,却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
她感慨,在自己孩子上学之前,她根本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她的老公,比他大两岁,可还是幼稚无比。即使她现在要求搬出去,一家三口住,但一有问题,她的老公就当甩手掌柜,跑去自己的父母家。老公挺喜欢孩子的,但是仅限于孩子不哭不闹的可爱时间,只要孩子一哭闹,老公就立马皱眉,直接扔给老婆。
让他给孩子一把屎一把尿的付出,更无从说起。
但是,小艾很不甘心,她不想生活的琐碎侵占她所有的生命力,她发现自己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安于现状。尤其有了孩子,她有了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和决心,她甚至发现自己,自己是有野心的,所以当微商兴起,她仿佛看到了一道光。
是的,我们一生都在成长,社会整体的进步也非常的快,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年的世界这般,物资丰饶,信息快速。当自己还在不断地变化,再置身在变化快速地大环境中,难免会是辛苦的。可是,除了迎难而上,我们还有其他退路吗?
仔细想想,就明白了,为何一二线城市,男女的结婚普遍较晚,而在生活变化相对较慢的地方,人们却放心地早早进入了婚姻。
我也是一个结婚很早的女孩,大学毕业,22周岁的那一年,我就嫁给了邓先生。生活从此天翻地覆,夫妻之间的磨合,两个家庭的互动,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原生家庭、大家庭、新家庭;从一个孩子,到两个孩子,生活、职业、个人成长......所有的问题都扑面而来,曾经我也抑郁,甚至怀疑人生。
是的,我也曾后悔,自己为何这么早就进入婚姻。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思考如何生活的更好,因为所有的选择是我自己做的。我唯有成长自己,才能绝地反击!
每个人都想要稳定、平和的生活,但是每个人的性情和生活状态都不相同。任何选择,出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被舆论胁迫,自乱阵脚。毕竟,他人可以指指点点,影响你的情感判断,但是生活的钥匙,最终是在你的手里,只有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姑娘,对于结婚,你别着急。如果找到了投契的人,自然顺利的结婚,好好经营,为你祝福;但若你是因为舆论压力,着急找个人领证结婚,那请三思。修炼自己,强大内心,才是正解!
生活最终是自己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