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致《风语咒》《白蛇:缘起》:不以拿补贴为目的的创作,都是国漫良心

致《风语咒》《白蛇:缘起》:不以拿补贴为目的的创作,都是国漫良心

作者: 颜知微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5:34 被阅读28次

(本文无任何剧透,请放心阅读)

错过了夏天的那阵“风”,还好,没错过冬天的这条“蛇”。

在视频平台上看完《风语咒》,有点后悔没在夏天买张票去电影院支持。当然,在一帮将国漫的未来与存亡系于己身,为国漫现状唉声叹气捶胸顿足的父母官心态资深观众的心里,连《白蛇:缘起》可能也是一部除了特效,就没什么可取之处的国产动画电影(这还不够?)。

很多人像当年骂《大鱼海棠》的“12年坚守”一样(一开始捧的可能也是这一批人),揶揄着这两部“国漫崛起”和“良心之作”。而拿来做对比的,是3年多以前的《大圣归来》、1年多以前的《大护法》,甚至是2年多以前的《爵迹》。大意就是,冷饭炒不过“孙猴子”,剧本不及“徐锦江太子”深刻,连CG效果都比不上一个写青春伤痕小说的半路导演。至于人物造型与迪士尼动画或日漫人物形象风格十分接近,故事剧情借鉴了好莱坞大片的经典桥段结构,更是引来更多的口诛笔伐。

(这里开个小差)

1941年,抗战还没结束,四个姓万的兄弟,因为看到了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动画电影的大获成功(也因为国民党对于抗日的消极态度,不允许拍摄现实题材电影),于是拉着100来人的团队拼命干了1年半,鼓捣出第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

是年,一海之隔那个还在侵略我们的国家,一个初中生无意中看到了《铁扇公主》惊为天人,从此励志成为一个漫画家,这个初中生名叫手冢治虫。

后来的事大家应该也都清楚了,他成了日本动漫之父,漫画成为日本的重要经济产业,也成为日本对外输出的最重要文化符号之一,日漫甚至还成为了中国80后及以后几乎所有人的集体童年回忆(当然,有的回忆《灌篮高手》,有的回忆《黑子的篮球》,本质是一样的)。

绕那么一大圈,其实想说,炒冷饭不丢人,看看当年的《铁扇公主》,再看看二十几年后的《大闹天宫》。

接下来讲讲,借鉴、模仿、就算照抄,都不丢人的故事。

“德国制造”在励精图治之前就是山寨次品的代名词,现在大家追捧的的“MADE IN GERMANY”,至少在19世纪的时候可以说是德国的耻辱。

当年(19世纪末)英国人为了打击德国人的假冒伪劣产品,做出了针对在英国销售的外国产品的统一标识标准,说是针对所有外国产品,其实就是瞄着德国货去的,告诉英国的老百姓,这些是德国货尽量别买的意思。

不过费城世博会之后,德国人幡然醒悟,把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派去英国取经。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英国的老百姓就发现,不仅德国的啤酒比英国的好喝,德国的家具也比英国家具更轻巧便宜,德国的钟表不仅比英国的便宜,造型还多变有艺术感,德国的菜刀和英国的菜刀一样锋利更耐用。(补刀:现在如雷贯耳的德国名牌“双立人”,它的故乡索林根,当时就是仿制仿冒英国刀具产品的大本营。)

再往远了说,隋唐那会儿,日本人疯了一样往中国派遣唐使,从文字语言、历制礼制、风俗人情、食材烹饪、生活习惯……恨不得把整个中国copy一遍(除了太监和科举)。

刺身寿司打抹茶,好日本真和风哦,其实只是我们很早以前就不再这么吃喝了。甚至你现在去京都,还能大致看出千年前长安的样子,当年的日本,就抄的这么彻底。

当然,我完全无意为剽窃知识产权这件事洗白。中国动画漫画在80年代的巅峰过后,断档了将近三十年,期间这一潭死水只有零星几个倾全行业之力做出来的半成品,溅起过不大的水花。没有市场前景,不清楚受众喜好,是沦为靠政府补贴解决温饱,还是索性做低幼向合家欢卡通,是每一个动画人漫画人贯穿始终的挣扎与焦虑。只是想为能够坚持到现在,或者正准备投身进去的人们,表达些许敬意。

换个话题,乱入一个汉服圈的鄙视链。

大致就是“复原派”看不起“改良派”,“改良派”看不起“影楼派”,“改良派”看不惯“复原派”和“影楼派”,“影楼派”看不见“复原牌”和“改良派”的故事。

“复原派”倡导根据真实史料典籍,还原汉族传统服饰本来面貌;而“改良派”则认为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适当结合现代审美和生活习惯对衣服做些改动也不错;“影楼派”反正就是为了拍照穿的,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就行了。

“复原派”认为“改良派”不正宗,老祖宗的东西应该原封不动保留,改了还能叫汉服么;“改良派”觉得“复原派”太古板,普通人一下子接受传统汉服不容易,为什么不让他们先从接受一件好看的衣服开始呢;“影楼派”根本不接另两派的茬,只图自己高兴,继续维持着粗制滥造胡说八道的行业现状。

而汉服圈的现状是,如果你不知道襦裙、深衣、直缀、罩衫、褙子、短褐、交领、对襟……这些都是什么,你会被鄙视;如果你穿着汉服,脚下蹬一双运动鞋,你会被鄙视;如果你穿对了衣服和鞋子,可背了一个双肩包,你会被鄙视;如果你穿对了衣服裤子鞋子,也拿对了包,可是没有盘头插簪束发而冠,依然会被鄙视。

真的,有时候你都搞不懂,这帮号称热爱汉文化的人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从而喜欢上我们自己的文化,还是让大家觉得汉服的门槛特别高,不要轻易尝试,以及喜欢汉服的人好像都不太好相处。

汉服干不过西装,就跟茶叶打不过咖啡是一个原因,门槛太高。不允许低配版的出现,就会让人连尝试的愿望都没有,单从这一点来说,这些自视甚高的“圈里人”,为汉服推广做的贡献,可能还真不及影楼来的多。

如果让我选,我情愿中国动画电影,能成为多数人见怪不怪的娱乐消遣,而不是少数人吐槽揶揄标榜自己的装逼陪衬。

经典作品本就是风毛菱角,不说动画电影,每年真人演的烂片都不够看的。我们渴望令人惊艳的故事,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我们需要《大护法》《大圣归来》的深刻,也需要《熊出没》的温情,和《小猪佩奇》的合家欢,难道,我们就不需要《风语咒》和《白蛇》那一点点落入俗套的感动么?

当务之急,是扭转“动画电影就是给小孩看的”国人顽固的偏见。只有更多人愿意买票进电影院看动画电影,更多的精英人才和资金资源才会愿意投入到动画电影的制作中。讲真,我们不需要部部都是《大圣归来》,大部分都维持在《风语咒》的水准,就已经很繁荣了。

个人认为,不以拿国家补贴为目的的创作和尝试,目前都可以概括为良心。至于崛不崛起的,就跟新戏上档总会有明星炒CP一样,营销手段而已。好不好看,真以为观众心里没数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风语咒》《白蛇:缘起》:不以拿补贴为目的的创作,都是国漫良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s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