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你要立flag吗?比如每天跑5公里、阅读一小时,早睡早起、练6块腹肌之类?
我过去从没立过,因为觉得做不到。今年立一个:如无必要,不熬夜。
我们都知道树立目标好处很多,例如目标提供了意义;目标与现实的距离构成的张力是行动的动力;分解的目标让我们行动有抓手,能力达得到等等。
但是有一个扎心的统计数据:立下新年计划一周后,就有20%的人放弃;立下计划后3周后,有40%的人放弃;6个月后,有60%的人已经放弃了。怎么让新年flag不倒,成为一个千古难题。
分享一个容易让flag不倒的方法。
有一个本书叫《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作者是日本人,叫金川显教。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立flag的方法,非常开脑洞:你不要去写“正面清单”,也就是那些你想做的事情;而要去列“负面清单”,那些你“打死也不想做”的事情。
你发现没有,如果有人问你“你想做什么?”你可能要仔细思考一下,但如果问你“什么事儿你特别不想做?”你会立马说出很多。如果用产品经理的术语来说,“负面清单”是你想解决的“痛点”,而“正面清单”是让你自我感觉更好的“痒点”。痛点比痒点更清晰、更能激起你的情绪感受,从而更有可能让你作出改变。
所以,今年的新年flag,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从负面清单开始。
第一步,把你脑中浮现出的所有不想做的事情写出来。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所有”,也就是不论大小,只要能想到的,统统写下来。可以是不想做饭、不想打扫卫生等日常琐事,也可以是“不想上班”这样的大事。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记录自己的细微感受。比如说,平时我们可能会冒出这样一些念头:“我跟这人并不熟,他结婚为什么要邀请我?”或者,“我手头的工作还没忙完,同事叫我一起去见客户,我真的不想去。”虽然有这些想法,但最后,我们往往还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去做了。这些事情,要细致地列在清单里。当你把它列出来,你就有了改变的契机。
第二步,把刚才列出来的事情分成两类:一类是马上不做,一类是将来不做。
很有可能,当你写下“不想坐地铁”这一条时,会马上自己反驳自己:不坐地铁还有什么办法,我总不能天天打车或者搬家吧,这条写在清单里也没用。
所以这里的关键是,不要用“能不能”来判断清单事项,而把它分成马上不做和将来不做。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情,把它放入将来不做,但它只要出现在清单里,就会刺激你去思考,去改变。
第三步,将这张“负面清单”贴在醒目的位置,比如办公桌上或者冰箱门上,保证自己每天能看到。
对于那些可以马上不做的事情,要立马行动起来。解决之后,就把它从负面清单上划掉,会很有成就感。而那些将来不做的事情,你只要一想到某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就写上去,等时机成熟了再去做。
你发现没有,这份负面清单的意义,其实不在于最终的执行,而是你在制定过程中对自己生活的洞察和反思。通过写下“负面清单”,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金川显教在书里举了个例子,有个日本上班族,写下了这样的“负面清单”:1.不想坐地铁,2.不想加班,3.不想开会,4.不想介入公司的派别斗争,5.不想赴宴应酬,6.不想洗衣服,7.不想打扫卫生,8.不想取快递。
写完后,他看着这份清单,注意到了一件事:1到5是跟工作有关的内容,6到8是跟家务有关的内容。怎么才能不做这些事情呢?第一,辞掉工作;第二,委托别人做家务。于是,这位上班族开始在正式工作外做副业,当副业有了点眉目,就离职单干,成为一名有专业技能的自由职业者。又过了几年,等他的业务越来越好,收入足够高了,就请家政人员来帮他做家务。
一项一项地划掉负面清单上的事项,也就是在一项一项地建设自己的新生活。你看,减法比加法重要,在做计划这件事上也成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