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视 频显示,深圳某公 馆女子,因自家车位被占一个月,声称要开宾利堵住车位,还称自己有50辆宾利,一时之间引发热议。这件事已经持续数日,目前仍在协调解决中。
据物业工作人员称,该车位使用权确实属于该女子所有。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已经明确了使用权,为什么解决起来还这么麻烦?怎么会花费那么久的时间?一定要等到把事态闹大才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么?
但很明显,有些人对于这个视 频的关注点从一开始就跑偏了。或许是该女子一直强调自己有宾利车这个点,还声称有50辆宾利,加上态度强硬,难免引起一部分人的仇富情绪。
视 频本来就不长,大家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就难免有人会断章取义,加上网络上的传播,为了抓人眼球,连标题都会制造冲突点,很容易把舆 论导向引偏。
其实,这件事情有那么难解决吗?从占车位的邻居角度看,没有明显的标识,大家都认为是公共车位。你说是私家车位,那么提供证据就好了,否则就有霸占车位之嫌了。
从业主方面看,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被占用几次,没发作,也算是有修养的了。但连续被占用一个月,我想她可能不止一次找过物业吧?做一个明显的标识应该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吧?
从物业方面来看,业主有合法的使用权利,如果不止一次提出过协调解决的申请,就应该积ji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为什么会持续数日而得不到解决?问题出在哪里?是解决不了还是不想解决?
本来是小事一桩,为什么会冲上热搜热点?我想主要还是被情绪左右了。女业主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心生愤怒;邻居业主不知道车位使用权归女业主,觉得她是强势霸占,引发众怒;可怜的是众多不明就里的网友,被新闻的标题、评论引导,情绪激动,评论偏激。这些都是因为情绪。
当人们处理事情陷入情绪之中时,就会远离仁心仁德。因为情绪很容易把一件日常小事上升到失控的大事件,而仁德的修 炼又不是一时之功。
《论语·雍也篇第六》中记载: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可以长时间不违背仁德的原则,别人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罢了。”
处理事件做到仁德zui直接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不要陷入一己私欲的情绪中去,没有什么事情是好好沟通解决不了的。
每日抄书经典,分享读书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