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女生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我根本不会去翻动那本铺上了薄薄一层灰尘的日历。
最后一页是12月了,最后一页再翻过就是19年了。
可能是因为很久没回家了,最近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丧到骨子里的人。
那些在人前的活泼都是为了显得自己很合群罢了。
邱晨在奇葩说里很喜欢说自己丧,但她只是为了不让别人看出她有多努力。
我不一样,我的颓丧是表里都如一的,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
原来一个人变的佛系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的爸妈从初中开始才操心起我的学习,但效果一般。
直到去年家里发生变故,我以为这份变故会带给我新的刺激,让我改变,至少在大学里要比以前读书时努力吧,可这依然不能成为持久的动力。
我的三分热度的背后总留着七分的懒散。
因为如此,我害怕遇见努力的人,更害怕和努力的人做朋友。
我有个朋友阿怪,这个学期刚评上了入党积极分子,现在正在接受考察员的考察。
考察员是学校的一个大四师兄,师兄时不时会在微信上和阿怪聊天,例如问问阿怪在做什么,成绩怎么样。
阿怪告诉我,每次回复这个师兄都很紧张,感觉他的每句话都是在考察,阿怪也会不时地问师兄在做什么,师兄的回复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图书馆,不然就是在跑步。
一天晚上,时间已经超过了12点,阿怪回复了师兄一个表情包。
师兄问,怎么还不休息。阿怪还没想好怎么回复这句“考察”,对方的下一句又发来了:“早点休息吧,不要熬夜,就算熬夜也只允许因为学习而熬夜。”
阿怪不禁感慨道:“和这个师兄相处真的好累啊,我还是适合和‘咸鱼’做朋友。”
是啊,这样我们就不用承担那份非自愿但不得不逼自己也做点什么的压力了。
我们佩服这些人,也心虚于自己不够勤奋的本身。
因为一个比赛,最近几乎空余的时间都在操房里,同学调侃我越来越像个“体育生”。
回到宿舍慵懒之时,转头看见舍友有的在做四六级试卷,有的在看书,还有的在复习专业课,每次我看到心里都会慌一慌,别人又在努力了。
而自己每天都在坚持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看着别人和自己的差距越拉越大,内心无数次的抓狂为了求得安心也只好翻一翻那叠厚厚的真题。
以前在墙上贴的计划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做什么,现在似乎更像是在告诉自己你今天又没有做什么。
这种感觉真的很憋闷。
明明我也该每天按部就班地积极上进,怎么会演变成被自己的生活拖累的样子。
昨天比完了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场比赛,晚上开总结大会的时候,老师又苦口婆心地嘱咐了我们一番。
“希望你们赶紧进入自己的状态里”,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萦绕。
“以前遇到生病我总会想着要给自己留多少时间休息,现在生病,我想的却是如何让自己更快痊愈并且我还会继续做其他的事情,这就是我生活状态的改变。”
生活本该就是由每个不同部分的色彩组成一个圆满的彩色,而不是每天都在暗淡无聊的日子里找那么一点光。
「 最后 」
偶然一次新闻采访的作业,隔壁班一个认识我的同学去采访了我们舞蹈队的队员。
当他问到队里是否有令你感动的事时,师妹说:“我想说说我们的队长。”
师妹说队长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她一天不止一边队伍的训练。
每次我见到的她,都是汗流浃背急匆匆地从另一个训练地点赶来,有时手上还拿着刚吃一半的葱油饼,她很认真,我很喜欢她。
原来在别人眼里我也可以是一个很努力的人。
那为什么不让这份努力变的更完整一点。
我曾在微博上搜“不想当咸鱼了”,可是搜出的很多条留言都是累了,乏了,只想当咸鱼了。
犯懒之余,更多的是我们对当下生活现状的无奈吧。
我们想通过努力去看清未来的方向,想通过奋斗去实现些什么,但中间这条路太苦太长了。
于是我们开始各种角度埋怨生活,开始将自己的生活圈一点一点的圈小。
最终你埋怨生活对你的暴击,可生活却说,是你先动的手。
好久好久好久以前,我在朋友圈立下了一个flag,就是要在晚上11点准时关机睡觉。
手机11点的关机提醒我一直没有取消,但我也没有按时睡觉,昨晚我尝试了第一次通宵。
在开完总结会后,回到房间洗了个澡,我买了一瓶啤酒,点了一份炒河粉,河粉很辣,没吃几口就丢掉了。
再看手机已经早上6点了,拉开窗帘,刺眼的光射进房间,在学校每天都起的挺早,却没有这样直接的感受过早晨。
看着黑夜一点一点的变白,然后发出敞亮的光,今天的蓝天好美。
我觉得我的生活也该像这片广阔的天一样,一点一点的清晰起来。
本文作者:李 哲 哲
本文来源:一克松(一个糟糕青年的聚集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