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在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可能连那个东西的定义都不清楚。
把每天都当做自己人生的第1天,无论好坏,过去的就是过去了。
从即刻开始,在给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
作文写不出来,不是因为不会用模板,也不是因为不会用万能句型,而是因为没有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思考,所以作文课应该是教思考的。
每当你取得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你就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学会了开车你就进化成了腿更长的物种学会的外语,你就进化成了视野更广阔的物种,学会了演讲你就进化成了嗓门更大的物种,学会了写作你就进化成了声音更有穿透力的物种,掌握了统计和概率的理论,你就进化成了能更清楚的认识事物本质的物种,熟悉了统筹方法,你就进化成了具有三头六臂的物种,就能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深入研究了心理学,你就进化成了更能准确的理解整个世界的物种。
人生的三大坑,第1个大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第2个大坑叫做心急火燎的随大流,三个大坑叫做为别人操碎了心。
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注意力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工具,若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你就会有进步,若把注意力放到思考上,你的思维质量就会得到提升,可若把注意力放到根本不可能产出价值的地方,你就惨了,你最宝贵的东西被消耗了,而你却一点收获都没有。你的注意力比你的时间更重要,你的时间比你的金钱更重要。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一个器官,一个人元认知能力的强弱,与其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有正相关的联系,注意力是最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每天坐享15分钟到一小时已经是足够的大脑锻炼强度了,有充足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这样做带来的巨大好处,除了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之外,还能增强人的免疫系统。
越是朴素的道理就越是永恒,认真琢磨那些朴素的,永恒的、甚至被大多数人当成耳旁风和陈词滥调的道理,把他们研究透,你就相当于在瞬间穿越到未来,因为那些道理在未来依然成立。
绝大多数人是表现型人格,他们在乎的不是好、坏、对、错,他们只在乎自己是否显得好看。证明自己正确并不是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时刻刻成长,早晚更聪明更正确才是应该的结果。
你竟然可以从那些原本你可能讨厌的人的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抱怨只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过而已,只要我发现谁在抱怨,就说明过去我选错了。
少数人会有相对客观的看法,而更多的人只有自己的看法,即被自己局限的看法。
我决定以后对虚构类的作品直接看影视剧就够了,阅读上就不再选择小说之类的了,而对非虚构的作品无论多贵多难找,我都要直接阅读原版,而不是翻译版。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事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被麻烦一辈子。
所谓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总比妹夫的收入多20%,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在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坑,一个大坑说的再干脆点比较就是陷阱。
凡是重要的道理,只能靠过分地重复,才能在大脑里形成新的回购,否则那道理就只能成为无济于事的耳旁风。
总是有很多人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这是因为。他们那个物种从来没有能力从书里学到些什么,他们是在第1个阶段就不及格的物种。很多父母苦恼,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没耐心呢?可是他们作为父母就是没有耐心的孩子,其实是在复制父母的行为。很多人在小时候没有养成兴趣爱好,这是很吃亏的。
投资是一路成长的你终将闯进去的领域,我建议你越早进入越好。
勇敢从来都不应该是需要自我证明的东西,只有爱面子的笨蛋才需要证明自己的勇气。
人真的不能穷,不能没有积蓄,否则真的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变傻。公平是有成本的,因为即便是抛硬币的游戏,再加上抽水机制之后,从长期来看所有的玩家都会输光。从策略上看,在年轻的时候认真思考金钱,重视金钱,才是实际上的优势策略,那些认真对待金钱的人获得金钱的能力更强,而且会越来越强,每时每刻都在想,早上起来就在想,坐在马桶上也在琢磨天天想怎么赚钱。
我学习Python语言时,阅读第1本书的时间基本上是每天在马桶上的15分钟,花了整整一个月才搞定。学很多东西的理由是:谁知道他在什么时候会有什么用处呢?
所谓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明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甚至很清楚每一步应该怎么做,可就是不做,没做也不是不想做,反正不是今天做,最气人的情况是这样:也不是没做,很早就做过,但就是没有持续做,反正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新习得的知识的内化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次的重复需要很多次的应用,直至能够不假思索地完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写作,写作是反复思考并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强的逻辑能力更内化,更强的表达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沟通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被内化,而且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和结果,都是元认知能力的不断强化与内化。
用嘴道歉的人不值得交往,用行动道歉的人遇到一个就要珍惜一个。
所谓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的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