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作者: 漫居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22:02 被阅读2次

资治通鉴过去已经通读一遍,当时当作故事而已,最近两年又有了新的感悟,重新读起来,并记录笔记,供自己以后研究。

历史其实是一串很随机的事,决定宏观世界的其实是概率。但是个人在其中也是有意义的。无论你是贩夫走卒还是王侯将相,只要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扮演好你自己的角色,那么历史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过来,皇帝不思治国,却把全部精力花在发展个人爱好,铁匠不好好钉马掌,不尽自己的责任,这都是无道的体现,会给自己乃至国家带来灾难。

读《资治通鉴》周纪一,我的总结是:

一、封建集团首要大事是选择好接班人。

为什么?答案就在《论语》中。在《论语》颜渊篇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王要像君王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君臣父子,每个角色都要做到位。每个君王的手下都有贤臣,都有小人,只是能尽职的君王能够启用贤臣,而远离小人而已。残暴的君王周围也有贤臣和佞臣,只是他聚拢的更多的是佞臣而已。这句话里没有提到如果君不君,臣应该怎么样,父如果不像父,儿子应该怎么样。后世有误解,认为这句话是说要维护封建等级,其实不然。在春秋战国时,谋臣如果遇到言不听,计不从的情况,可是会马上换老板的。正所谓“君不正则臣投外国,父不慈则子奔他乡。”这不像后世的臣子,毫无能动性,真正的文人是进退有时的,有自己的选择,而且一旦选择后,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果不知进退,只是愚忠愚孝,轻则辱身,重则丧命。在本章里智果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他马上另立辅姓;絺疵提醒智瑶防止叛变没被采纳,马上请求出使以避祸。

维护统治依仗的是文人。但是文人是有智慧的,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所以权力的接班人一定要能够尽职尽责。只有这样,他才能聚拢一群同样恪尽职守的臣子,共同将国家治理好。接班人绝不能仓促制定,首领在选择接班人时要抛弃个人好恶,放弃我执。用我们的话就是要实事求是。赵鞅选择接班人考察了三年,最后选择了能身体力行他教诲的赵无恤。智申一意孤行,不顾反对,指定智瑶接班,最终全族就戮。

相关文章

  • 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资治通鉴过去已经通读一遍,当时当作故事而已,最近两年又有了新的感悟,重新读起来,并记录笔记,供自己以后研究。 历史...

  • 看美图学写诗

    [恬然]无思 顺其自然 澹然无虑 子孝妻贤 诗书相伴 怡然[自得] 子孙绕滕 老来心安

  • 《論語·卫灵公第十五》窃位(14)

    15.14子日:“藏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位)也。” 孔子说:“减文仲大概是个做官不管事的人吧!他...

  • 彬子文化小述。。六华堂。。

    一张画卷表春年,冬去春来艳阳天。天天美景美图文,子孙不贤也逢缘。彬子文化创作。 清清滹沱水,坚固民族桥。子孙代代守...

  • 压抑的悲哀

    读过《伤逝》的都说这是鲁迅最难懂的一篇,读过之后满目疮痍,淅沥的小雨落下放佛梦回子君与涓生的离别小院。 子君的死、...

  • 《中华儿女》

    子孙万代皆自强, 孝悌弘扬乃英华, 妻女聪慧增福荫, 贤才涌出济盛世。 藏头:子孝妻贤

  •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增广贤文》中说: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意思是说:要存下方寸大小的土地,留给子孙耕种。 本则旨在做...

  • 见贤思齐焉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不与善同 省不与改同 自省改之为小善 自省无改乃 大贤

  •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用美貌的宫女呢?

    1962年,溥仪经人介绍与李淑贤结婚。婚后,溥仪却夜夜不与她同房。李淑贤37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怎么受得了!在...

  • 要谋生,更要生活——《颜子家训》读后感

    北齐文学家颜子推,将一生所学的感悟和境界,一生处事为人的观念和态度,汇编成书留与颜氏子孙,曰《颜子家训》。 虽然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vy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