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书文的主线,就是整天在我脑子里溜达的东西,估计是思辨,我不愿简单接受谁的结论,必须自己想,想清楚了就是自己的,当然,想不清楚的情况占大多数。
但是我不觉得有什么所谓,山高水长,反正我不会在自己不明白的情况下就点头,谁说的都一样,即使是村长级别的大人物,也是如此,我待一切如初见。
这样有点不招人待见,对方热场半天是为了后面的目的,结果费好大劲儿,你仍然无动于衷,还傻乎乎的问“你问啥这么说?”,真是岂有此理,对方气的不行,我都能觉察得到。
这结果并不是我希望的,或许是好奇心使然,或许是自尊心使然,我只想搞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来惹气的。我又不是气泵。
于是我就想办法,先假装同意,等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再问“为什么”。想想自己也是很辛苦。尽管用了办法,对方还是会不开心,他都热血快沸腾了,我还是原来的温度。显得像是故意来捣乱的。
这样的后果就是,双方都失望。所以现在也不经常用。不用主要是不值得,我只对家人好好的,编笑话哄他们开心,人生尽管如白驹过隙,道理也得慢慢讲。
思辨这种习惯不只是对方累,在没有掌握好重心的年纪,自己也很累,立场左右摇摆,没有稳定性。而且伙伴很少。劝君慎入
能喝酒的人很多,能说话的人很少。不过想想钟子期因病身亡,伯牙把琴都摔了,我也没啥可抱怨的。
“对”不是一个点,不是一句话,它是一个乱溜达的电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