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老师主讲世界史,第一堂课,给我们大一新生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第一学历是一个普通的大专,毕业后义无反顾地进了电影院,当上了电影放映员。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免费看电影。
梦想实现得太快了,免费的午餐吃得多了,也腻了。工作了一年,他再次义无反悔地考研,考进了国内十分优秀的学府,并且一直读到博士毕业,最后来到了大学里做老师。
“考进这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的可能性把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毕老师讲完了故事,总结了这样一段话,说这话的时候他把目光望向了教室的最后,仿佛那里有一条看不到的星光大道,通向希望的未来。
台下的同学,尚不懂“选择”的重要性,懵懵懂懂地互咬耳根子,把毕老师认定为和“孔夫子”一般有“之乎者也”的酸气。
未然。
毕老师的课,有别于其他老师,课本的内容只是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渲染得无边无际。一节课下来,书都没翻页,笔记却可以几篇。
“课本的内容,不需要讲,你们自己看。”
我心里嘀咕着,书都不讲还买书干什么。
他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课本,只是一个鱼饵,我希望你们可以钓到更多的“鱼”……”云里雾里。
大学四年我一共上过他的两次课,一个是“世界通史”,一个是“希腊史”。至于学了什么,几乎都遗失在岁月漫长里了,只记得老师的“随便聊”。
中国的比赛项目,有优势的基本都是单兵作战,要么是两个人的项目,多人优势项目需要有一个网,身体直接接触的基本不成。
项羽是失败了的贵族,国人“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极端拉踩,是古已有之的劣根性。
古希腊的时代是黄金时代,苏格拉底的思辨教育,造就了文明的光芒。
……
二十年过去了,毕老师的话语还会不时地在我耳边萦绕。
坚守丁克的他,身边陪伴了一位漂亮的妻子,经常看到他和妻子手拉着手散步在校园里,那时他40多岁,见到了自己的学生,仍然会手足无措地躲到了妻子身后,一脸害羞地打着哈哈。
可爱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