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交流方式。
他小时候只要有不知道的事情就会和我直接说,“老妈,你说我今天在哪哪看到了什么什么,是什么意思?”
然后我会根据他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正确的答案。
就像这样有兴趣的话题,我也是有意的引导他,主要是让他产生兴趣。
孩子就是这样的,一旦产生了兴趣,他自己就会去寻根溯源。这也是他一直喜欢去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的原因之一。
后来他长大了,我俩去到一处地方,首先看的是博物馆和科技馆之类的。
所以,在生活方式上和交流方式上,时间长了他也习惯了我的方式,每次看破不说破,故意配合我。
因为他知道,这是我和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小时候,他的好奇心都是从我这里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且都是在闲聊中就把他所想要的知识点掌握了。
“老妈,你好奇心真是太强了。我还真没问过,我们每次吃饺子的时候他也跟着吃,不过他不知道啥样的口味好吃,可能他没吃过好吃的饺子馅,怎么能知道好不好吃?等有时间我问问他,他们都吃啥?”儿子乐呵呵的说。
也确实是,没吃过好吃的饺子馅,他根本就没有参照物,怎么可能有可比性?也无所谓好不好吃了。
其实,我要是想了解江苏的饮食文化,自己可以上网查查。也可以通过别的渠道去了解。
就比如,我们在简书的平台里就有一些文友是江苏的。
我之所以和儿子聊这些,只不过是想让儿子通过这件事情有意识的去了解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罢了。
从他笑嘻嘻的表情上,我就知道他知道了我的意图,所以不想让我扫兴才那么说的。
“老妈,咱们家下雨了吗?”儿子问我,转移了话题。
“你看你在家的时候一直都是高温天气,你上学走的时候还穿着短袖短裤呢吧?
你走第二天就下雨了,一场雨下了两宿一天,这气温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现在晚上睡觉阳台的窗户都关上了,不关上你爸都嫌乎冷了,晚上都盖被子了。你这才走几天呀?温度变化就这么大。”我絮絮叨叨的和儿子说着。
儿子在那边乐呵呵的说,“老妈,你要不要那么可爱呀?我是问你今天家里下雨了吗?谁问你降温的事儿啦?”
“哦~”我拉个长音儿,立马反应过来,原来儿子是说我每年过生日都下雨,问我今天家里下没下雨?
“每年我过生日都下雨,就今年天气好,晴空万里。”我乐呵呵的说。
“看来老妈你的好运要来了,祝你好运连连,健康平安,快乐无忧。”儿子笑嘻嘻在那边说。
“谢谢你!儿子。借你吉言。”
“老妈一会儿你自己下楼去取石榴吧!拿回来看看有没有坏的,有坏的发给我。”
“行,一会儿咱俩聊完天我就去取。”
“儿子,你喜欢吃石榴自己买了吗?你要是嫌弃学校里卖的贵把地址发给我,我给你买了发过去。”
“老妈,不用。你看在家的时候你给我买的石榴能放冰箱里面,在这往哪里放呀?
我们这边潮,再说这一天到晚除了上课就是图书馆,要不的就是研究室。
等回寝室都半夜了谁还想吃水果呀?根本就想不起来,困蒙了洗洗睡了谁也不想吃东西。”儿子说的是实话,他们的状态就是那样。
再说了晚上吃石榴根本就不行,糖分太高了。
基于这一点,我也不想让孩子晚上吃水果,现在的孩子真是太累了。
儿子还比较挑食,可能在学校还好点,因为没有爱心妈妈餐,不好吃也得吃。
不然的话饿也受不了,这也是儿子在学校一直胖不起来的原因。
回来假期一个月,虽然是学习的量没有减少,但是明显的长肉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