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故事是林巨老师《妈妈,请这样爱我》一书中的篇章:“我是早产儿”——家人一直以来给4岁的宁宁灌输的信念标签,也因为这个标签,孩子拒绝幼儿园里所有的户外活动,甚至以此为由挑剔伙食。在同学心目中,她成了“早产妹妹”的代名词。
老师们慢慢按照早产儿,中产儿,正常儿的标准为宁宁重建生命的信念,成为正常的孩子。
之前看这个故事时,第一时间会想着自己曾给孩子添上了什么信念标签,孩子会按照父母心理的标签活成标签现实的样子、
而这次分享的这一天我正好第一次以我的名义邀请老公同学一家公园聚,孩子的不融洽,加重了我终究还个外来妹的信念。
我终究还是不行的,我只要与人群相处,我一定就会给自己信念:我是外来妹,我是不能和他人建立更亲更近更深的链接。
(今天收获:
1. 我对自己外来妹的信念不自觉强加给了孩子,孩子并非如此,只是我想当然以为是。
2. 我跟她们玩不快乐,我跟点点玩联机游戏很快乐,我要快乐。(孩子真实表达需要和感受)
3.我不是不能跟他们玩,我也不是一定要回家,只要妈妈能爱我。)
我才知道,孩子不是不能,而是我认为的不能我的这个信念绑架了我,也绑架了我对孩子的看法。
最后昊昊和小鱼两个还一路玩起了形色,看看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花,孩子这不也是在找彼此的磨合点么。
我也才知道妮以前也跑步,而且还促成了京北四少晚上的愉快聚餐)
想想我这个信念对我真的根深蒂固,单纯从我自己的成长来看,每个阶段都是如此的重复感受。
先从小学毕业的算命先生说起,那时不知父母哪里请来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一看我的面相就告诉爸爸;这个孩子将来有出息,你们要好好培养,给他找个好学校。就这样我顺理成章送去了灰埠的姑妈家开始我的中学生涯,
1992年灰埠的教育在我们高安市出了名,有灰埠中学,灰埠二中,灰埠三中,即便三中也好过我们荷岭中学。
在姑妈家,我是个外来娃,我打扰了他们二老的生活,增添了他们家和学校对我的照应。
在学校,我是个外乡妹,同学们操得一口地道的灰埠口音,而我满嘴说出来的都是荷岭口音
至今都能记得一个场景:上台给同学们讲故事,大家哄堂大笑不知道我在讲什么。
一个外来妹在众人面前被嘲笑的感觉就如同在跟全世界宣布:我是外来的,我是外来的,我跟你们不一样。
后来又面临中考,一心想考卫校的我又没考上,只能考虑上高中。
那时中考只能报一个志愿,如要上高中必须加二三十分才能录取,这样离分数档又差三分。
因为三分,爸爸花了3000块,我才进入灰埠中学。
花钱才进,相比顺利升高中的同学,我又成了外来妹
而后面临高考,高考我又落榜了,只考了474分
之后选择离家近的高安二中复读,我是复读生,我又是外来妹,第二次高考又落榜了,只多了一分。
爸爸不知从哪找到了南飞工学院,那时候有书读就觉得不错。
可最后发现就是个成人专科,中专生,大专生都在一起,这里的人通过成人高考就可以进来。
好吧,我又彻底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外来妹。
我不喜欢学校,我也不喜欢宿舍,我也不喜欢外面一条街的食堂。总之我都不喜欢。
就这样在不喜欢中我度过了三年,至于多不喜欢我现在想象不到,在我和老公三年的书信中,我没看到我任何学校情形的描述
只在述说我的孤独和想念。我能记忆起来最开心的事就是周末去同学学校住一晚,感觉那才是真正的大学环境和大学生活。
终于熬到了毕业,我来到了北京,北京认识的人只有我老公,老公身边的同学都是北大
我一个成人专科,活在一堆北大人中,我自动拉下了档次,我是最低档
我开始找工作,找到第一份工作就是房产中介,上了一个月,不给钱就说不合适。
找到第二份工作就是传销性质的卖拔罐器,卖一个赚20,我也没卖几个
找到第三份工作才是后来工作了很多年的礼品采购,包括后来第四份工作性质
我干的工作我认为都是不需要什么学问的,也没有什么技能要求,我自动把自己归纳成了特别没用的人那一行当。
算命先生说我有出息,原来我就是这么没用,一路走来这么多年,学习,工作都是最没用的层次。
后来高中同学也有两个来北京继续深造,他们都成了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而我只是个成人专科生
每次我们聚会,玩牌我永远是那个最傻最笨最末尾的那个人。
我的自我评价低,让我切断了一切跟他们继续交流,甚至走的越来越远。
来北京就面临租房子,一次一次的搬家,让我每一次都加深了我只是个外来妹的烙印。
每换一个环境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我没什么朋友,那时候孤独的都不知道找朋友吧。
直到后来进入二炮,有了孩子才有了变化,有了孩子才有了不自主的接触。
因为孩子,有了合得来的朋友,可部队内部队外又天然的拉开了一条屏障,我是部队外的,所以在跟部队人交流时,我就是外围,我就是外来妹。
也以为搬到二炮,离老公的同学比较近,我们一起组成了京北四少,其他三家同学都在市政单位,或是公务员,或是教授,媳妇们也在大公司就职,他们早早的也都有了自己的房子。每一次聚会我认为自己都是那个小丑。
再后来孩子面临上学,孩子上学的家庭都是小区的业主,而我只是个租客,这又拉开了界限,孩子与同学之间除了放学后的短暂玩耍,私底下从来没有邀约过。
在此过程中,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热爱跑步和读书的交流圈。
我开始有我的跑步群和读书群
在跑步群,我依然是外来妹,因为那些人都是兵哥哥,兵姐姐
在读书群,我也依然是个外来妹,我感觉每一个人都有钱有房有学问,不像我,颤颤巍巍i,连话都说不清楚。
所以在刚开始的两年,我一直生活在外围,我不曾跟她们任何人走的近一点。
随着心慢慢打开,我外来妹的称号也一直存在,可是她们却给我了我心的温暖,让我觉得自己慢慢融入其中。
一个人的路走的太远太累,外来妹对自己的绑架也太深太深,纵然再是外来妹,我有我的好,我的好,我的真实值得朋友拿我当朋友来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