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开始了真正的独自生活,没有同伴、远离家人、一人居住,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2016年,我给自己设定的主题词是“改变”。
从年初的每周阅读一本书到坚持写作100天,再到如今的PPT学习,我的目标在不断叠加,经过234天的反复的学习、坚持、懈怠、思考,我不断推翻以往的自己,却不经意中发现,我的停滞不前从十年前就开始了。
十年前,我经历了高考,进入大学。那时候早已被一种说法洗脑,那就是: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也就是因为这种说法,我摒弃了以前坚持、刻苦的学习习惯,彻底“放羊”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高中数学常常接近满分,到了大学之后只能将将及格。
现在,我便将我一步一步停止进步的过程记录下来,也以此警醒后来人。
1、 “练习”:这么笨的方法还要继续吗
在我们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就要学拼音“a o e ……”,那时候为了保证每个小孩子都能记住这些新鲜的知识,老师常用的方法就是让我们不断地写,重复地练,常常是一个字母写满满一页。
这个方法也成了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常用的方法,学习了新的汉字、词组、成语、英文单词等等,我们都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练习。
当然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学科也是同样,反复记忆一个定理,不断进行题海战术应用它,最后烂熟于心。
但是那个时候我就发现有的内容是很好记忆的,在我还没写满一页纸的时候我已经记住了,但无奈为完成任务只好不断重复,比如英文单词“what、that、she、he”等等;有的单词却总是写完一整页还没有记住,比如“atmosphere”等,于是,我对于不断写那些简单单词产生了逆反心理
等上了大学后,我对自己的记忆力、理解力、智商都充满了信心,也为终于不用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像个傻子一样不断重复而兴奋。我不仅是对简单内容放弃了重复练习,而是对所有内容都放弃了练习。
于是,我走上了停止进步的第一步。
2、“技法”:你在做事情,可是你动脑子了吗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一种学生,他们看似特别刻苦,你看见他的时候他在学习,你看不见他的时候他也在学习,上课总是拼命记下所有笔记,下课还要继续练习,可是,等到考试的时候,他们的成绩总是处在中下游。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是在学习,可是他的脑子没有。他只是在机械地抄笔记,做题,改错,继续抄笔记。
在我走上停止练习的那一步后,我本寄希望于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我应该就是那种每天只带着一只笔和一张纸来学校,课后也不用花时间复习,成绩依然处在前列的那种学霸。
练习是对人忍耐力的一种考验,停止练习之后,人心开始变得浮躁,动脑思考更是难做到了。
后来,我跟着一位教练练习打乒乓球,教练教会我正面击球的动作后,让我多加练习,我一遍一遍重复着动作,可是球的击中率却很不稳定,因为击球这么枯燥的练习,我当然是一遍听歌一遍练习的,等到教练对我的练习成果进行检验时发现,我几乎是原地停滞不前的。
教练教训我:击球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要动脑子,感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是否标准,击中球的几点钟方向才更容易打出一个完美的弧线。
我幡然醒悟,原来我从来没有动脑思考过。不仅是打球,也包括工作和学习。
3、“思维”:你知道你要干什么吗
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别人让我做某件事,我便会马上去做,迅速完成后就将这件事抛之脑后。我以为这是对别人的重视。
比如,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让我翻译一篇研究文章,我便马上着手,迅速完成了事。根本不会去考虑,老师为什么让我翻译,老师想要从这篇文章里面得到什么,我能帮老师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吗,有没有延伸的研究文章可供参考,这篇文章对于我自己有什么帮助,等等。
这个不良习惯一直延续到我的职场生涯。在我工作的第一年结束,我努力回想我这一年都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却什么都想不起来,只知道自己一年忙忙碌碌。这也就是瞎忙。
直到有一天,我的上司对我说:工作不是这么干的。你要学会停下来思考,人才是工作的主题,要让工作为人服务,而不是让工作拖累你。
我很感谢上司开诚布公的跟我说这些,做一件事前首先要有全局观,为什么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为谁服务,对象是谁,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完这件事,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做好这件事,我昨晚这件事对我在技能上有什么提高,思维上有什么提高,等等。
这是一篇反思的文章,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况,那么用这篇文章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停止进步,要让自己无可替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