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体制内生存指南公务员考试
【转载分享】公考十点感悟,与君分享

【转载分享】公考十点感悟,与君分享

作者: 围城无间道 | 来源:发表于2016-07-28 09:43 被阅读209次

                        公考十点感悟,与君分享

                                                                                                        作者:小小小元

    一、写在前面

    关于笔试面试体检政审这些岗前环节,论坛里已有很多大神介绍过经验,我研究少,水平差,就不卖弄了,12年也写过一篇入职感悟,现在看来,有些仍然适用,有些略显可笑。经过4年的历练,再次提起笔,再和大家说一说,聊一聊,没有文字激昂,没有逻辑思维,只是想和大家简单的说说话,说说这几年思想的变化,工作的感悟,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职业,信马由缰,不受约束。特别要强调的是,以下言论都是基于个人的价值观思考得出,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只有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可能我的想法观点才能被所接受。从当下来看,现在所写的东西,多少还是有些用途的,但从人生的长河看,可能又毫无用处,这可能就是每个阶段对于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吧,这可能也就是所谓的“成长”吧。但之所以还要动笔,还要废话,因为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我的昨天可能是你的今天,如有点滴启发,不甚荣幸之至,满纸废言,一笑而过也罢。

    二、你为什么要考公务员?

    这个问题必须要想清楚,这也是决定你今后工作生活是否舒心愉快的最基本的问题。每个人考公的理由不一样,有的人为理想,有的人为事业,有的人为老婆,有的是受迫于父母,凡此种种,存在即合理,无论你考公的原因是什么,当你下定决心报名时,你就要接受可能成为公务员而给你工作生活带来的一切。很多人都是稀里糊涂加入了公考队伍,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可进来后发现,理想和现实相隔十万八千里,放弃?势必遭到家人的反对,朋友的不解。坚持?自己又看不到任何发展的希望,这才有了公务员这个行业像“围城”这样的贴切比喻——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我周围有不少同事现在就处在这样的一个矛盾期,以前在国企,年入十几万,以前是教师,一年三个月的长假,当他们通过千军万马,排除千难万阻进入到公务员队伍后,面对繁重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性价比低的工资时,却没有勇气选择后退,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整日向我们抱怨现在的工作,宣扬之前的工作有多精彩。也有同事,打一进来心态就非常平静,反而是把别人看来的困难当做乐趣,很少在他脸色看到抱怨的神色,总是阳光满面,积极向上,后来闲聊得知,原来公务员是他大学时就决定要走的路,他是真真实实的想做些事,想改变社会,那怕只有一点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所以我们一定想好为什么要选择这条道路。就我而言,公务员仅仅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和国企员工,私企职员并无二样,只是社会分工有所不同,它能够让我在养家糊口的同时,服务他人,改变社会,得到快乐。如果真的作为事业来看,那势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目前的我,只会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该加班加班,该出差出差,不会怕苦,不会抱怨,可真当这份职业与家庭根本利益相冲突时,我会选择家庭,我是凡人,有奉献的精神和觉悟,但也有付出的底线。

    三、关于报考时的岗位选择

    这个和为什么要考公务员这个想法密切相关,但总的原则是“不要为了上岸而选择”。如果想离家近,照顾父母,毫无疑问,选择家乡地的岗位;如果想谋发展,改善生活质量,选择省会(经济发达区)岗位;如果想接受锻炼,并有十足的把握能够一飞冲天,乡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同的想法就会对应不同的选择。近几年,随着在职禁考范围的扩大和公选遴选机会的减少,“跳板式”公考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岗位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去除辞职因素,“全国联考”、“工作岗位的最低服务年限”、“在职禁考”、“公选遴选年轻化”等原因,确实会使得这一场考试成为“一考定终生”。以往的“巡考”现象根本不可能会再出现,千万不要有“为了解决工作问题而选择异地、乡镇等难度较小的岗位,之后再通过调动、遴选等其他途径进行工作调动”的侥幸心理,除非你直通天线,除非你内心坚强,否则你会后悔不已。在我担任管理的这么多年,看到了太多版友采取“迂回策略”,但最终又叫苦不迭的惨痛经历,乡镇、异地,真的很苦,很累。至于岗位报考的技巧,我也没有太多要说的,论坛也有相关的帖子进行详细论述,就不再赘述。

    我是一个比较“惨痛”的教训,幸运而又不幸,目标明确,如愿上岸,省直部门,没有经历过基层部门的酸甜苦辣,异常幸运,但远离家乡,时常望月思乡,但就是由于年轻时的年少轻狂,不服管教,导致现在乃至今后的几十年都要为此“付出代价”,改变的成本太高,更何况,在这边,已有另一个家需要我去遮风挡雨,不能再次任性。所以职位的选择可以说是整个公考的核心问题。

    四、如何尽快融入进入角色

    一个是工作上的,一个是心理上的。

    工作上其实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熟悉工作的各类信息。领导一般都是从宏观上去谋划全局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具体的信息并不会去留意,所以必须要熟悉与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在这里我简单说几方面。一是对全局性工作了然于心。领导问起时不能一问三不知,否则就会很尴尬。记得有次和一把手出去调研,他突然问我一组业务工作的数据,这个数据经常看到,只是没有刻意的去记,所以不敢保证是否正确,最终无言以对,感觉很不是滋味。熟悉全局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单位、各处室的年终总结,到各处室去虚心讨教,可惜我只去了两个就被各种繁琐的事情搞的时间支离破碎,最终没有完成,这其实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好机会,刚刚上任,大家对你都不是很了解,主动请教一方面体现一个虚心的态度,留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确实能够熟悉了解很多情况。二是周边省份以及全国先进省份的工作也要有大致了解,关键数据要记牢记准。领导一般都喜欢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而找准定位,找出差距。三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省直单位一把手、各地市主要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作为领导去基层调研,往往都会有县市领导都会陪同,但领导的记忆库存只有那么多,所以必须及时的提供陪同人员的基本情况,如果能够说出他的官场经历那更好不过了。

    心理上的转变可能要困难些,时间要久些,且不容易表现出来。目前看到最多难以转变的就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非常危险,且很多人并没意识到。这主要源于独生子女家庭,很少有团队意识,特别是对于同事领导的尊重,这是新人最容易犯的一个大忌。在单位入职后,你就是“最底层的劳动力”,没有人会把你当“小少爷”、“小公主”一样侍奉,即使你家境在优越,背景在深厚,不买账的人依旧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依旧会任性,只有自己亲身体会,碰的头破血流,体无完肤可能才会幡然醒悟,当然,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还是要提出这些枯燥的理论,那怕有一点触动也好。

    五、“朋友圈”的建立

    朋友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人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领导对于信息的互通性非常看重,一把手不止一次的和我说过,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以便提早准备,做好部署。他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当领导和开车是一回事,只有看得远,及时了解前方的路况才能提早作出判断,保证行驶安全,很多事情往往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我一直对于朋友圈的建立较为排斥,因为我不太相信通过工作,酒肉能够交到知心朋友,没有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信念的朋友不交也罢。以前有个“朋友”,总爱炫耀他的朋友圈,认识某某厅局的领导,某某省长的秘书又和他关系非常好,谁谁谁又通过他的介绍办成了一件什么事等等,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问他,你的朋友这么牛逼,你能确保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能够帮到你?你对于他们而言到底算什么?你有考虑你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一连串的问题让他很没面子,于是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不过这么容易翻船的“朋友”我也不在乎。广交友没错,可能可以得到许多信息,可以提早部署安排,但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维护这些“朋友”上了,人都是现实的,之所以他们愿意和你成为朋友,是因为你有被利用的潜在价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等级别下,你有见过省长的秘书和地市某局的领导关系非同一般嘛?不可能的,省长的大秘们所接触的都是各地市厅局的一把手,副手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什么,更何况一个处级干部,他们只会找自己同等价值的人成为朋友,倒贴上去的,他们根本不屑一顾,就是这么现实。所以与其投资别人,不如投资自己,强大自己,自然会有人被你所吸引,会向你靠拢。

    六、关于做事与表现

    年轻人,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希望赢得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扬,但在机关,往往话说的不好可能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这个对于刚上岸的同学来说,几乎很难把握,大家都会担心,自己想法意见与领导不合拍,相违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又表现不出自己的能力,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又过于冒险。我个人认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意见,这不仅是体现你个人能力思想水平的机会,也是推动工作更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因素,但一定要选择好时机和场合。大到单位的党组会,小到处室的工作会,并不是每一次会议都是你展示自己思想和能力的舞台,把握的不好,可能会弄巧成拙。为什么强调“少说多做”这个道理,也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单位处室的评先评优推荐会,你当真这是一个“推荐会”?领导心里没有合适人选?领导没有表态提名,你倒是先冒出了,提的名符合领导意图了,还好说,万一不符合呢?让领导怎么扭转“风向”?其实,领导的重要决定上会讨论都有一个“会前酝酿”的过程,能够拿到会上讨论,是基本已经通了气,成了型的,除非有特别指向性的错误,你可以站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否则还是省省力气吧,费力不讨好。所以,做好领导交办你的工作才是你表现自己的最大途径,通过几件事的处理汇报,很容易分析出你的个性,工作的能力,以及你是否值得去培养,领导基本都是阅人无数,别抱有欺骗的侥幸心理。尽管这么说,我还是认为年轻人还是要多做事,不能“混日子”,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仕途的进步,更是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资,问心无愧。且不说你拥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就拿“食人俸禄,忠人之事”这句话来说,我们也应努力,再不济,为了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也要努力啊,一旦被提拔,工资、绩效、车补等等都会与你现在有所提高,为了小孩的奶粉、老婆的包包,还是扎扎实实的努力做事吧。如果你拥有体育、书画、文艺等方面的一技之长,还是能够表现表现,取得一些加分,但最重要的还是工作能力水平,刚开始你不可能有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路,只要做到细致谨慎,基本都不会出什么乱子,这也是取得领导信任的基础。

    七、关于情绪(个性)的控制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事情”这个词足以说明,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分开“事”和“情”,有事说事,有情谈情,一旦事和情被搅和到一起就会比较难办,但现实是,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分开“事”和“情”,所以就需要我们做事的时候尽量降低“情”的影响。“情”字为上,往往就会做出非理性的选择和判断。

    在机关单位,要有个性,但也不能太有个性。我们年轻人往往在情绪控制方面做得很不好,一个不适时宜的发火可能会影响你之前积累的“良好形象”。所以,轻易不要发脾气,也不要喜怒于面。在遇到不顺时,想开点,看开点,有这么一段对话,很好。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一时的成败说明不了什么,因势而欺辱笑轻贱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当然,我们的忍让由避并不是说是无底线的,在关键事情,核心问题上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我不是黑领导,个别领导水平素质甚至人品真的差,有功,往自己头上扣,有过,往下级身上推。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新形势下,责任追究一级一级,所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敢于坚持自己的底线,明显违规违纪的事情要挺直腰板,你的领导不可能让你丢掉工作,但如果你没能坚守,屈于权势,那么失去的可能会是更多。底线一旦突破后,就会迅速崩溃,想要再重新筑起,已非易事。

    当然,关于情绪方面也有例外,我印象比较深的件事,有一次,单位的某个处室负责牵头开一个培训的工作小会,由同事(非领导)来主持会议,他们处长参加。培训内容很简单,整个过程其实也只有不到二十分钟,培训的对象也是一群年轻人,培训通知要求下午三点在会议室开始,可是过了三点,只来了三分之一的人,同事非常气愤,挨个打电话来催,并且态度比较差,等人来齐后,发了一通火,他说:“会议要求三点到,可是没几个人来,这是对工作,对个人的一种不尊重,试问,如果是你们处室负责,甚至是单位领导通知开会,你们还会这样散漫,这样迟到吗?”,与会人员都低着头,默不作声,他们处长也没说话。这个同事平时和大家关系处的很融洽,对人对事也都笑脸相迎,很少红脸,这次发火,我们也都很意外,但转念想想,他说的对,正是因为组织会议的人和我们一样,所以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会迟到,如果真是领导要求,可能还真会不一样。去年的年终考核,同事也并没有因为他的这次发火受影响,依旧被评为优秀先进。我自己分析,一方面是确有其事,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平时与会上的尺度拿捏的比较好,“以情说事”。大家猜的不错,这个同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那位。

    八、关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可能是一种略带消极的做事法则,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个办法,就目前来说,我还是做不到,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总是想去帮一帮,但这种所谓的热心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单位的团委,在全省都比较有名,但自我来到单位后,发现其实“名不副实”,一年很少开展活动。领导不满,每年都有活动经费,就是让大家去开展活动,形成成果,对外宣传,树立形象,为各种评比积累素材;年轻人不满,单位给了经费,但却没有组织活动,在机关待久了,大家都想出去走一走,透透气;团委书记也不满,认为领导同事都不支持他的工作。客观来说,他工作也确实非常忙碌,但能力也真的不是很突出,且有个人的一些主观原因。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经常给他提建议,出点子,拿方案,很多活动我都做好了向领导汇报的相关材料,让他去向领导汇报,取得支持,并且在领导面前讲都是他的主意。我不需要被记功,也不在乎这些,只是希望单位氛围能够活跃一些,青年干部之间的关系能够亲密一些,但我提的建议都无一被他汇报上去。领导也多次在各种场合直接透露出对他工作的不满,我也总是帮他打圆场。一把手曾经问我是否有意愿承担起这份工作,我拒绝了,但扪心自问,自己并不是不想得到,而是觉得这样做很不道义,我的初衷并不是要谋取更高的职位,而是要做更多更好的事,我始终认为他是一个好人,活动开展的好坏有各方面因素,不想让领导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他的前程。但现在想想,好人就应该得到偏袒和保护吗?对好人的宽容是不是意味着对其他人的不公呢?而由他个人原因造成其他年轻干部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这个责任又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直到后来,在单位听到了一些“**要取而代之”,“**管的太宽”,“**人心两面”等等这些风言风语后,我才理解了很多事,人都是有防备心和嫉妒心,过多的纯公益性帮忙,很容易让人引起遐想,怀疑你的初衷和目的,就像我们在论坛担任管理员一样,经常有会员会问我们一个月有多少工资,不相信我们不计报酬的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在单位,别人更不会认为你的付出是不谋取任何回报的,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初心和信任是很少存在。

    九、关于提拔

    年轻人,总有想被提拔重用的壮志和“野心”,这也是推动工作不断向前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想说,对于提拔,看开些,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能否提拔,有时候不是你我想想的那么简单,工作业绩、背景关系、机缘巧合等等,但有时候它又确实很简单。

    我们单位下属的二级机构,今年空出一个副处级实职岗位,机关正科级很多年的干部都盯着这块“肥肉”,二级单位的副调研员也想转实职,但最后还是被二级机构的科长晋升,直到组织谈话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是自己。在他看来,机关里比他资历老,背景深的多了去了,这种好事根本轮不到他。我参与了整个全过程,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本人符合基本条件;二是二级机构的副调研员都已过55岁;三是机构改革规定,不允许机关单位人员向二级单位流动,这几个条件一卡,就只有两个人符合,而他,平时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踏实,大板一拍,就是他了,完成了从正科到副处实职的跨越,就是这么简单。

    还有一个事对我触动很大,3月底陪同领导去某县调研工作,晚上吃饭时,该县的县委书记意气风发,谈古论今,好不洒脱,大家也都认为他前途光明,我心底也暗生佩服,年纪轻轻就担任地方大员,确实有能力有水平,中国有句古话,“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能做好县委书记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都可以充分胜任,只是高度不同罢了。但谁知,4月初,省纪委一纸通报,因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就一周的时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谁能料想?周边人也无不惋惜哀叹,提拔不一定是好事,关键是看你怎么做事,做了什么事。所以不要把提拔当做自己工作的动力源泉,否则很容易失去工作生活的本心。多想想我们想被提拔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是什么?

    十、是否做一个老实人

    就这个话题没有绝对的对错,姑且抛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不让老实人吃亏”是社会一直所提倡的,可实际呢?以前我也一直相信“吃亏是福”,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发现事实往往不是这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无道理,那些个性强,执意坚持自己意见的人,大家往往都会尊敬有加,且总会获得好处,而那些为了大局一度忍让的“老实人”,却总是遭遇不公正的待遇,为什么?因为老实人是最容易被安抚,最容易被“忽悠”的,领导权衡一圈后发现,伤害老实人带来的影响最小,利益可以达到最大化,于是就拿老实人开刀。这也是为什么拆迁出了钉子户,上访出了专业户…闹的越凶,得到的越多,而老实人呢?给你几句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可以随意搪塞过去,可怜的老实人依旧没有觉察,依然觉得自己服从了大局,做了贡献,可悲。

    这是一个鼓励大家做恶人的时代,不让老实人吃亏仅仅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景。这个社会,就现在来看,还不存在不让老实人吃亏生存的土壤,看的就是谁的拳头硬,比的就是谁的声音大。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去做恶人,因为我自己曾经是,现在仍然是一名老实人,与人为善是我对待每个人的基本态度,我打心底里希望所交往的人都能够简单,善良,真诚,少一些猜疑,少一些妒忌,但现实并不不是这样,你能够掌控的只有你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别人根本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初衷。所以,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该争取的正当利益一定要尽力争取,不要想着别人会记得你,这不是发扬风格,体现品质的时候,过十年二十年,大家对你的评价可能仅仅只是一句,“那个谁谁谁,是个好人”,有的甚至会说,“他那么傻,那么老实……”,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宽容的人,而不是一个傻乎乎的老实人。

    十一、后记:关于生活和工作

    以上的十个方面,我也并不是完全按照这样去做,有时候我也会和领导拍桌子瞪眼睛,有时候也会推脱工作,怕苦怕累,只是把我的理解,我所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如何选择,怎么实施大家根据自己的心境、情况来做吧。

    工作和生活是一个矛盾体,人的精力只有那么多,投入一方,势必另一方就会减少,我认为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生活,工作就会索然无味,毫无奔头(不强求每个人认同)。前段时间高晓松说的这句“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红遍网络,大家褒贬不一,我倒是持中立态度,我们目前做的工作是你真正想从事的吗?你从它那里能否得到快乐,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不是“苟且”又是什么呢?当这种“苟且”占据了你的生活时,“远方和诗”又在哪里?又何时到来呢?我们仔细想想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是不是每天都疲于应付各种事物,忘记了生活的乐趣,丧失了发现生活乐趣的能力。所以我一直倡导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不要让诗永远在课本上,不要让远方永远是远方,不要等待,认为还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弥补现在的过失。我们总是想将最好的留到最后去慢慢品味,但事实上,到最后,我们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可能又会因为心境的不同而变得一文不值呢?何不趁它开放的最灿烂时去采摘品尝呢?每周看场电影,吃顿大餐,听场音乐会,踏青一次,这难道不是“诗和远方”吗,它们难道不就在你的身边,你的脚下吗?你“苟且”的工作是为了“诗和远方”,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妙的期待吗,这样的“苟且”我们还能嫌弃吗?“诗和远方”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它并不遥远,“苟且”也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和无力。

    恩,就这样结束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围城无间道:能够给自己清晰的定位,这很好!这个具体看你这个专业拿到的学位是什么?祝你成功!
      • 尹乔嫣:很感谢作者的真诚分享!大二的学生在今年第一次打暑假工当服务生的经历中,对人生规划有了深刻的认识!公务员或许是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最后想请教作者一个问题,女生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适合公务员哪种职位呢?

      本文标题:【转载分享】公考十点感悟,与君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ka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