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札记】沧浪之水

作者: 围城无间道 | 来源:发表于2016-08-26 15:10 被阅读51次

    围城,是一种心态;无间,是一种处境。

    2015年,我离家千里,只身一人前往另一座未曾相识的城,开始了自己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转变。

    4年来,一路求学公考,先后参加大小数十次各类公务员性质考试。”广撒网,流动参战“的公考现象,我想大家都不会太陌生,这早已是进入体制的必备策略。

    2011年,初次参加国考,笔试通过,后由体能因素放弃岗位;

    2012年,初次参加省考,笔面通过,最后选择读研,放弃岗位;

    2013年,初次省直事业编制考试,笔试通过,后因在读,面试不了了之;

    2014年,参加江苏省考,分数不错,但未进面试,初尝失败;

    2015年,再次参加国考,笔试通过,后因地方太远放弃岗位;

    同年4-7月,先后4次笔面试通过,最后选择省考岗位成功上岸。

    幸运的是,以上考试的结果总体来说是胜多败少。于我而言,每次考试,不仅仅是获得一个进入体制、拥有一份工作的机会。更大意义上来说,这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考验和历练。

    为何进入体制,成为一名公职人员,拿着只够”温饱“薪水,是为了能够拥有着旁人称道的“稳定”身份吗?

    我不置可否,但也不绝不仅限于此。

    大概是出于文科生的那种与生俱来又虚无缥缈的情怀吧。

    “男儿何不带吴钩”,在服务成就他人的同时,借此过程中造就自己,我想有此考虑的同道中人应该不会太少。

    当然自古以来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论调。尤其是身处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围城内更是充斥着浮躁、投机和阴谋的气味。

    “关系论”、“背景论”、“潜规则论”、“权钱交易论”,各种说法不一而论,似乎体制只能是各类二代们游戏获利的自留地。

    一如我等白丁子弟,将如何在这片自留地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搏杀出属于自己的空间,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我们何去何从?是悲观消沉、苟延残喘,还是积极进取、顺势而为?

    二千多年前,楚国名臣屈原在《渔父》中,有过“沧浪之水“之说。

    今摘全文一览:

    屈原既放,游于江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但屈原先生所遭遇的困顿却依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是否再如先生二千年前的选择,宁赴湘流,不在皓皓之白中让自己蒙世俗之尘埃;还是做一个在沧浪之水中,既濯缨又洗足的”渔父”。

    我自愧相差屈原先生之万亿,所以不能如先生一样毅然决然的超凡脱俗。

    对于今后,关于未来,我不得以一一,只能且行且观,亦步亦趋。

    惟不断向前,不失本色,精修勤勉,只此一点不可弃。

    “小荷才露尖尖角”,围城之路,道阻且长。

    现今,申请此专题,每日抽得一些闲暇时间,将自己在围城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记录在案,分享呈现给有缘之人。

    对我自己来说,写文章是记录、梳理和总结,更是鞭策与激励。

    对各位读者来说,虽肤浅局限,却也情真意切,各位权当反面教材,可姑且看之。

    若假以时日,偶有收获,或可终成正果,也能得其所愿了。

    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围城札记】沧浪之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lz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