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我们家里人,一不种地,二不纺纱织布,三不养猪放羊,日子过得得挺好,不要说我们家,放眼望去我们小区,我们街道,我们浦东新区,甚至整个上海市绝大多数人都不再从事这些可以养家糊口的劳动了。我小的时候上海除了少部分区域,整个就是个农村,到处但凡有点空地总是种满了蔬菜。犄角旮旯破脸盆也不浪费种了葱,刚刚被招进工厂的本地人农民,下了班还要匆匆忙忙回家种点蔬菜,那时候的人口比现在少才七亿人,还要搞计划生育,每个人都在忙。生活好像并没有现在好,那时候是供应短缺的时代。崇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的工作其实是在做交易,每天的工作就是交易中的一个环节,我们都是中间商,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其实就是喊这个口号的人赚了差价。我们现在进入生产过剩的时期,我们的消费往往是在别人劝说之下产生的,比如直播带货、微信朋友圈卖货。这种模式下人肯定是越多越好,闲人多就会整出很多花样,比如美个指甲,蛋糕上裱个花,剪个有创意的发型啦,移民火星啦等等。现在说老龄化社会,有些人觉得老年人再也不会对社会做贡献了,这些人的思想停留在短缺经济时代,老年人哪怕你躺在病床上快咽气了,只要动动手指在手机上下个单让快递小哥跑一趟,就是为社会做的贡献。更何况你拉动了医疗需求。
关键是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了,现在孩子的父母培养他们到大学毕业,哪一个是指望收回培养成本的,生孩子这件事不是给社会培养劳动力,将来会有AI代替人类劳动。而是培养消费场景,培养多样性,将来的人口若是变少,多样性的场景也会少,交易的多样性场景会减少,人们会因为互相之间赚不到钱而变穷,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