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个错,关系破
我们说他是什么样,孩子才会有相应的行为,认同孩子的人格,批评孩子的行为。客观角度评判孩子的行为,适当的运用跟他的生命和人格有关系
沟通三大宝典
一、沟通常犯错误:
1、过于主观。只会站在家长的角度,讲道理,对抗。(如孩子上台讲几句,孩子说紧张,妈妈说不要紧张,不要怕,最终孩子也没上去。沟通中既听不懂孩子说什么,孩子也听不懂家长在说什么 )
2、喜欢否定和打击孩子。凡事一个父母会否定和打压孩子的,他/她一定会打压伴侣、否定父母、否定身边的一切,对外界是否定的,他/她的人格是不完整的。越价值感低的人才会否定别人来呈现自己的价值。
1)怎么确定家长的标准就是正确的呢?
2)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动态的,他会一直“犯错”,你能否从“错误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自己改正错误呢”
3)你犯错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呢?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滋养
不幸运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孩子在否定和打击中毁灭
孩子在认同和接纳中被拯救
家长的语言水平代表了孩子的教育成败
哥哥说要打弟弟,妈妈正确的回答:你当然有能力把弟弟打一顿,不过妈妈没有感觉到你真的要打弟弟,只是感觉你对弟弟有些情绪,和妈妈说说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这个样子妈妈真的很心疼!
分析:不关心他真的打不打,而是要关心他语言背后的真相,关心他的情绪
二、好的沟通核心:
1、我们有没有通过语言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
1)家长看到并满足孩子的的需求:通情才会达理=家长看到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的能力,孩子才会达理、讲要求
2)看到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
A、3岁前的依恋期,离不开妈妈,生理心理都100%的依恋。共生-共存-一分为二;
B、3-8岁 ,性格养成期
C、独立期8岁后:青春期的孩子不需要管,独立能力增强,生存能力增强,父母要逐步退出孩子成长的能力。控制他就是控制他成长,对行为层面的控制,彻底与孩子分离,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你只需要对孩子人格进行引导。
3)正确的陪伴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有安全感、价值感。
与孩子说的每句话,是他生命的承载者、力量者。不要有目的性,你是孩子生命的承载者、力量者、引导者。家长要成为孩子需求的满足者
4)家长要看到孩子坏行为背后的需求:行为背后有心理需求、被看见、被认同、被理解
如:孩子一回来,直接躺沙发上,家长需要怎么说
妈妈:儿子,看来你今天有点累哦,来,妈妈跟你倒杯水,妈妈跟你切个水果,想睡就睡会,想躺 就多躺一会。你说你又让我心疼又让我欣慰。心疼儿子,你看一个学习把你给累的。 欣慰儿 子,你学习咋这么认真呢,投入呢,专注呢! 我怎么就生出个你这样这么认真学习的孩子 呢,咋生出个你这样自动自发的孩子呢,不断进步的孩子,最近变化这么快呢,这么有上进 心呢。。。。。。
5)家长情绪的控制
2、要对孩子有正确的行为引导
1)孩子成功失败的时候 ,面临人生各种经历的时候;
2)家长放手,如何引导孩子的行为;
3)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引导孩子能够更加接近于本质去看待一件事情。(家长的认知决定的)
通情达理:人在愉悦的时候才会讲道理
三、沟通的场景
1、发问
2、听言外之意
3、关心人,不关心事
如何具体沟通一件事情:
1、给孩子安全感,消除对抗。带着改变、抱怨、批判,让孩子不爽。(如:爸爸妈妈跟你聊这个事,不是想指责、控制你,既然发生这事,我们怎么面对。。。)
2、客观辩证的评价这件事。我们要说好的,不好的,一分为二的看。(哪:一个男孩子打架不是什么坏事,代表他有力量。有情绪很正常。关键是轻重、场合、原因,找出行为合理的一面。)
3、选择权交给孩子。(如:妈妈跟你聊了这多,虽然不能决定未来哪次能打哪次不能打,你觉得这事怎么处理你比较安心,对方怎么舒服,妈妈尊重你)
教会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社会观、自然观、自我观、利他观、恋爱观。。。正确的教会孩子看待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 ,如何看待,决定了我们的孩子认知是深还是浅。认知决定了我们的选择、行为、判断。佛家讲: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很多人错误的行为,其实都来自于我们对外界错误的认知。
认知决定命运,认知决定我们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行为、选择以及判断。
案例解析:
孩子有一天说:妈,我不想上学了?
妈:为何不想上学了呢?
孩子:这个社会有学历不高的人,他们也成功了,凭什么我要上学啊!(逻辑听起来正确)
分析:
事实上这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理论(你所观察到的样本是被选择(筛选)过的有偏样本。而你却想用这些样本的特征推算整体情况。)这个理论不具备普实大众的价值,不具备普遍性,只是个案。如肯德基老爷爷60多岁创业成功,不代表所有老人创业都能成功。你不能说我年轻,我不奋斗了,我等到成为老爷爷的时候再去跟肯德基的爷爷一样创业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如果面对孩子这么说,家长一般都会说:你不上学你能干嘛啊,你就知道玩,你不上学有什么出息啊,你就知道跟我们添麻烦,你就知道跟那些差的比。。。。(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制造更多的问题。)我们要去正确的引导 ,孩子说这个社会有很多学历不高的人都成功了,这是孩子对学历高低和成功之间的认知嘛,本质在哪里?家长是否能正确的看待成功、学历、失败之间的关系嘛!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这三者间的关系,剖析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去指责、报怨、批评,说服自己的孩子。你越说服他越反抗,所以,家长要做的事情是教会孩子正确的看待三者的关系,学会通过语言沟通进行引导 。
引导话术:
1)妈:儿子,你说的对,这个社会确实有学历不高的人成功了,但是你要明白一件事,他们学历不高而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学历低而成功,是因为他们成功之后,我们才看到他身上的某一个特点而已。这不是他们的优点,而是他们身上的一个特点 。这不是他们成功的原因,而是他们成功之后被我们发现的他身上的一个特点。我们不要因为他身上具备的某个特点,而就变成他成功的原因。就像一个瘸子成功,难道我们要去打断自己的腿吗?所以,这件事你要去思考,就算他学历不高成功了,但并不代表所有学历低的人都成功。这个社会现象是什么?就是大部分成功的人,相对而言,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大部分学历低认知差的孩子,还是成为了普通人。我们不能拿个案当代表,不能以点代面,不能以此类推。
这是需要我们家长去引导的,如果自动自发学的3个月了,理解更透彻一些,我们还可以更深入的跟孩子讲:
2)妈:“儿子,你这么说呢,爸爸妈妈很欣慰,欣慰的是你很想未来和他们一样成功,那就证明你在任何情况下,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的追求,和对自我成长的约束,对吗?我们就算学历低可以成功,那你知不知道,除了学历低,我们还要具备哪些因素呢?我们具不具备那些学历低而成功后那些人的因素呢?如果我们不知道是哪些因素会导致他们成功,也自己不具备这些与学历低成功的因素,那我们只是和那些低学历又成功的人有一个共 的标准 就是我们和他一样学历低。他具备了哪些与学历重要的素质,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是跟他学历相同,那你说能成功,虽然妈妈相信你,但这个事从客观上来讲,还是有点悬,儿子,你同意吗?”
如果学自动自发更深入一点,还可以更深入点聊:
3)妈:“爸爸妈妈绝对有理由相信,你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你学历低学历高都能成功。但是你是我们生的,但爸爸妈妈是希望你能轻松一点成功。你觉得在同样的条件下,学历低和学历高哪一个会成功?”
儿:“当然学历高啊”
妈:“对啊,我们希望你能更轻松一点成功,而不是你更辛苦的成功。这个世界有的人成功很辛苦,有的人成功很容易 。因为成功牺牲了身体和健康,牺牲了快乐 。我们希望你走的是另外一条轻松简单快乐成功的路。”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逻辑,这个孩子就可以客观的面对了。还可以更深入的去聊:
4)妈:“爸爸妈妈虽然尊重你对自己学习的选择,还是建议你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之所以建议你好好学习,不是为了逼迫你、控制你,而是爸爸妈妈知道,你未来就是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所以我们才建议你。因为很简单,学习的本质不是在于学习,而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培养了自己什么样的人格,培养了自己对待事情什么样的态度。今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未来遇到什么事业都会遇到困难是一个逻辑 ,我们今天遇到困难就逃避,未来遇到困难一定也是逃避的。只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人,他才可以解决更多的困难。今天学习上遇到一点点阻碍,虽然爸爸妈妈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阻碍,但遇到这一点点障碍就选择放弃,逃避,知难而退,那我们这样的态度和品质,怎么能保证我们家这么有天赋的孩子未来一定能成功呢?所以,爸爸妈妈建议你学习的本质不是说学习是真的是唯一,而是说我们通过学习培养我们面对困难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去面对困难,不抱怨、不指责、迎难而上,哪怕考0分,没考上大学,爸爸妈妈心中已经给你打满分了。因为这种毅志力、面对困难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你今天能迎难而上,未来遇到困难、任何行业,也都能迎难而上。这才是成功的必然保证”
当一个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就会理智客观的看待这件事情。而不是一遇到同样的事情时,我们就批判、指责、不可以这样,那样,孩子就本能的防御了。你越对抗,他越逆反。你越说学习很重要,他越说学习不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任何问题、任何看法、任何的认知,都是孩子未来真正获得成长的真正关键。所以,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高低,能否看清本质,你能不能抓住核心,决定了孩子未来进入高层次社会还是低层次社会。
沟通表面是语言是话术,却背后是家长的认知能力、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看清真相的能力,对待生活在态度,对待遇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思想。所以,家长要持续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