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萧秋水老师在写作群里分享《写作:你一生的故事》。
听完课,我很快输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本以为自己写得又快又多又好,还特意艾特了老师,也许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于是写完之后迫不及待地发到群里。
然而,萧秋水老师回复:

“注意这是笔记,不是总结。”
“笔记是复述,总结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短短的两句话,当头一棒!
屏幕另一头的我瞬间脸红。
原来,我眼里的“又快又多又好”,只是【课后笔记】呀。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总结:
我只是把课上印象深刻、有感触的点列了出来,简单加了自己的理解,就简单【复述】了出来。
而总结,是需要消化,再结合自己写下的想法、得出心得的。
【笔记】只能算是记录、复述,
【总结】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输出。
原来,刚才自己发的那些内容看起来干货满满,但却是“低质量”的“伪”输出呀。
教主,我错了!我反省!我改!
正好那天晚上,剽悍一只猫在年度分享时,也说了类似的观点:
有很多人在练写作,第一去当搬运工,转述单纯做整理工作;第二靠脑袋想来写作,这样做你会发现进步很慢。
读完一本书,听完一门课,想要输出,这是对的,什么才是更好的输出,建议大家不要写读书笔记,而是要写践行清单或者践行笔记。
哪些内容是能用的?该怎么用?不断的输出践行清单或健行笔记,才会发现思考的质量变得不一样。
戒掉写读书笔记、听课笔记的陋习,成为一个践写者。
你看我,刚跟教主承认错误还没超过五秒,又抄起了猫叔的笔记。
可见,改掉一个习惯好多年却不自知的陋习是多么困难。
但是,不管多难,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做搬运工,不要只是傻傻地摘抄。
一定要践行!
写下践行清单,
对照清单去践行,
再写下践行心得、践行故事。
让自己的行为落地,让自己的心得落笔。
昨天,那篇复盘拆解文章《网红张大奕赴美上市:世上所有的牛逼背后,都是赤裸裸的求生欲》的作业,得到了大叔的表扬:

若不是亲手拆解那篇文案,可能我对"复盘"只会停留在惊叹【复盘果然很厉害】【大叔实在太牛逼】的满足之中。
而这种虚假的满足感对自己的成长并无多大益处。
感谢教主,那一夜的两句话,彻底唤起了我的行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