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激起的浪花

作者: 含羞姑 | 来源:发表于2020-11-24 14:34 被阅读0次

    昨日发了一篇文《中阳古老在哪里》,激起了几朵小浪花。

    前些天县文联发出“品读中阳三千年”的征文,我因为喜欢阅读而爱上了写作,经常撰写一些小文,这篇《中阳古老在哪里》就是为征文而写的,登在了“含羞姑”的公众号里,可以说这也是一篇探路文,说起古老的中阳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只能是翻资料、百度搜或走访老年人,这篇文发出后因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所以他们只能和我私聊,也算是因文激起的浪花吧。

    家住金罗镇毛港村的王守平说他们村就有旗杆院,在成分论的年代,他家因是贫农还分的旗杆院的一孔窑洞。因而对旗杆院影响深刻,他给我发了这样一段文字:

    中阳县金罗镇毛港村,该村座落在南北走向一个小沟内,沿沟往后直走,走到最高处便有左右相连的两个院子,左边的叫“旗杆院”右边的叫后底院。  
    “旗杆院”的“旗杆”现在已经不见了。这东西说起来也很简单,用一个底座石,两片侧石,侧石外凿有精美图案,顶上有个开直径一尺左右插旗杆的圆孔盖石,并用二寸多宽铁条箍住,就是一个旗杆的整体墩子,中间竖着一根旗杆,大约二丈高。安置在大门外的左右两边,虽说叫“旗杆”,实际上并不挂旗,旗杆的顶部用铜或锡制作的一个装饰物,因文武功名不同而不同,文功名顶部多雕成笔锋,武功名的旗杆顶部多雕刀戟或镌座狮,在封建社会里可能是为主人壮威风的吧。竖旗杆也是有讲究的,这东西也不是哪家想竖就可以竖的,只有功名等级在“举人”以上的才可以竖。

    毛港村王姓阜民坊前五甲,王维屏清嘉庆年间武举人,父王鼎元,邑武生;王维屏长子王梦熊,清道光年间武举人。王维翰,清同治年间武举人,王维翰父亲王三元,太学生。 王维屏与王维翰系叔伯弟兄。先后共出了三个武举。王家可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人才辈出,名望显赫的人家。“旗杆院”的来历应该是先有的后底院,王家先建后底院,经过王家人许多年的艰苦创业,人丁兴旺,底子厚了,先建的正面五孔窑,岔窑三孔不足以居住,然后就有了再建比较气派的另一个大院,由于地形的限制,就得填沟筑楞,向南边发展,修建正窑七孔,两边各三孔的岔窑,总体布局规模也比后底院更大了,龙门气派高大,两侧各有马棚,进门修有照壁、花池,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大户人家,先后出了三个武举,所以按武举的级别就可以立旗杆,抖威风,在那个时候的中阳也算是鼎鼎大名的人家。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美篇】里的《再述山西中阳古牌坊的辉煌》,是东方红整理的,我同学和守平都告我说,东方红是水峪村的曹候元。你们都是有心有才之人,能为中阳的历史做研究做推文都属有功之人,不简单啊。

    浪花虽小,呈现的却是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文激起的浪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mi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