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读者批评并非读者反应批评。后者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批评理论。该理论认为:“作品是读者浏览他们眼前的文本书页时持续进行的精神活动与反应。”而我们所谓的读者批评是指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和文学事件发言评说的一种实践形式。读者批评古已有之,但时至今日,读者身份以及读者批评的速度、规模、所依据的平台等都已发生了重大危机。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读者身份的变化。以往读者批评的主体可以说是“高级”读者,他们是极少数有地位、有身份或同样有写作才能的人。而从18世纪开始,随着阅读公众的大量出现,普通读者开始成为读者批评的主体。他们原来聚集于咖啡馆等现实场所中,如今则活跃于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其次是批评形式的变化。在蒂博代那里,读者批评被看做一种自发的批评,但它们大都是口头批评,出现在日常的谈话里。如今,读者批评虽依然可以通过口头批评进行,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和自媒体(如博客、微博、微信等)所产生的文字批评。它们既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是以跟帖方式出现的只言片语,其批评形式灵活多样,且往往是现场的快速反应。
最后是批评规模的变化。在传播媒介不发达的时代,阅读主要是读者的事情,而批评则主要是专家的事情。如今,读者发声的渠道十分便利且通畅无阻,其批评规模、数量、频次等已今非昔比。而一旦他们聚焦于文学作品或文学事件,便会生发出巨大能量,甚至出现“群选经典”的景象。
由此看来,读者批评是新媒介时代出现的新景观,它微妙地改变着文学批评的生态环境,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