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有时候真的不想吐槽,知道老人带孩子实属不易了,有人帮衬自己是自己的福气啊,应该感恩的。可是感恩归感恩,不得不说老人带孩子确实有一些弊端。
我最近就挺有感触的,老人带孩子可以总结为:管得宽,说得多,该管的事情不管,可以不管的事情管得勤。比如孩子吃饭穿衣的事情,在我看来就不需要特别盯着。孩子吃多少,怎么吃,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大人只需要做好就行了。可是老人呢,就是在餐桌旁盯着孩子,然后不停地说话,不是催促他快点吃,就是告诉应该怎么吃。比如“你喝汤,不要总是吃菜”等等,难道他不知道喝汤吗?这都需要提醒,而且隔一会儿就要说一下。反正就是感觉孩子离开他们的提醒不会吃饭似的,为什么不能在吃饭方面给孩子一点自由呢?
要么就是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从头说到尾,这个薄了,那么不暖和了等等。我们会让孩子干一些家务,老人也不反对,但有时候孩子做得稍微慢一点了,老人就会去插手,替孩子做,一边做还一边抱怨孩子做不好。有时候真是让人理解不了,他们就是活儿也干了,嘴上也发牢骚了,不让人领情。
有时候真心觉得老人挺累的,他们既不愿意放手让儿女参与家务事,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才放心,又一边抱怨自己累,怪谁呢?我们现在养育下一代就是希望他们多参与,干不好没关系,多干几次就好了。而且有的事情干得好与不好其实没有多大影响,重要的是要让他干。比如孩子自己刷鞋子、自己洗澡等等,洗得是否干净有那么重要吗?洗不干净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吗?洗得干净又怎样,过几天不就又脏了吗?无关紧要的事情,为什么不放手呢?
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累,要给孩子洗这个洗那个,确实很累。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洗呢?回答是孩子洗不干净。那就活该自己累了,可是一边不让孩子动手,一边又怪孩子懒惰,这才最矛盾的。如果你不想做,你要么就别做了,该让谁做让做,然后你就也不要要求做的效果。你如果不放心别人做,非要亲自亲为,那你就不要一边做一边抱怨了,这样真的是出力不讨好,活儿你干了,人也得罪了。
有一次跟一个亲戚聊天,聊到一半她着急回家,理由是家里还有一堆脏衣服等着她回去洗。我就问她两个孩子都成年了,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洗。她说孩子懒,不洗。我说那你也别洗,管他呢。她说家里的衣服都等着她洗呢,孩子们连一双袜子都不洗,如果她不洗他们就没什么穿了。我就纳闷了,如果你真不洗,他们还光着身子出去不成?肯定不会的,为什么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呢?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负责,只要你不觉自己的穿着有损形象,我是不会有意见的。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既互相依存,又彼此独立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谁也不必只为了谁而活着,谁也不会离不开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做家务的能力,邀请他们参与家务,结果怎样不重要,重要是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最可悲的是孩子小的时候一直不让他参与家务,等孩子长大了又嫌弃他不会做家务。你从来不给他做家务的机会,他又如何习得做家务的能力和习惯呢?父母不要自己挖坑,自己跳。
每次包饺子孩子都会饶有兴致地想要参与,老年人一般都会阻止,告诉孩子他们不会包,等他们长大了再参与。老年人就是觉得孩子们在捣乱,简直就是帮倒忙。可是难道你不觉得孩子想要参与的热情多么可贵啊,在孩子想干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干,而不是孩子想做的时候不让他做,等你想让孩子做的时候孩子已经不想做了。孩子想包饺子,你不要阻止他,甚至讽刺他,你应该告诉他如何包。包什么样子无所谓,只要把饺子边捏紧煮的时候不烂掉就行。
我就是这样对孩子说的,馅儿少一点,边捏紧一点儿。让孩子包,包到最后孩子自己说不包,那就不包了。这一次连老人都说孩子包的饺子比之前好许多,我就告诉她你一直不让她包,她永远都不会。让她多包几次,慢慢她就会了。孩子是在体验中成长起来的,不要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
老二要擀皮,我就把擀面杖和小案板给他。他刚开始擀的很薄很薄,我就说那些皮不用包馅儿了,等一下煮煮蘸蒜水吃。后来他也想擀一个能包馅儿的,我就告诉他擀厚一点,让他摸摸我擀的皮。再告诉他怎样能擀得圆一点,慢慢孩子就会了,擀出一个自豪得不得了,还要拿着皮跑过去给爸爸看呢。
以后包饺子一定不要拒绝孩子,孩子不是在捣乱,而是很享受参与的过程。老大可以包饺子了,还别出心裁地把自己包好的饺子摆成2024的造型。老二会擀皮了,进步很大。所以呢,放手让他们参与就行了。
与老人一起带娃,有很多意见相左的时候。小事可以妥协,事关培养孩子的习惯、品质等事情,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做法。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还是由父母来引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