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面面观
羌笛和胡琴,边塞诗中出现的两种乐器

羌笛和胡琴,边塞诗中出现的两种乐器

作者: 傲世万年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20:44 被阅读0次

边塞诗起源于汉代,而在唐朝达到顶峰,目前流传至今的共有2000余首。由于唐朝社会有着尚武的传统,唐朝诗人更是对边塞甘洒热血、保家卫国的经历无限的向往,所以在唐朝诗人中几乎都有写过边塞诗的经历,即使李白、杜甫这样的非专业边塞诗人,也留下了边塞诗作品。

但最为出名的还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在边塞诗中,曾多次出现羌笛、胡琴等乐器,也为边塞诗歌增添了无尽雄壮苍凉的味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摘自王之涣《凉州词》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摘自王昌龄《从军行》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摘自高适《塞上听吹笛》

为问边庭为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摘自高适《金城北楼》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摘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从以上诗词中可以发现,羌笛、胡琴确实频频出现在边塞诗中,而且还有琵琶、芦管、角、笛、鼓等乐器,为什么唐代诗歌中会频频出现羌笛和胡琴?大概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唐朝的民族大融合政策。羌笛、胡琴都是少数民族乐器,其中羌笛发源于四川一带的羌族,而胡琴发源于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唐朝少数民族与内地互往频繁,特别是在边塞这种区域,戍边士兵使用这种少数民族乐器特别普遍,尤其是羌笛,是在唐朝边塞才经常用的乐器,代表了边塞的文化,而著名的陈子昂典故“伯玉毁琴”中的琴就是胡琴,当时一把成色好的胡琴相当值钱。

二、诗中出现的都是单人乐器,携带方便。无论羌笛和胡琴,都属于单人独奏,很适合军中战士在闲暇时节用于排解苦闷,解除忧虑。而且羌笛和胡琴都是小乐器适合长期携带,在边塞战争中,战士要长期东北西走,这与大型的乐器比起来,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三、两种乐器的音色独特。羌笛音色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胡琴音色浑厚清壮,容易打动人心。长期戍边的士兵远离家乡,在边塞一待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甚至有可能战死沙场,“古来征战几人回”深刻的描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当时通讯条件并不发达,士兵日夜思念家乡,而羌笛、胡琴独特的音色,更能够抒发自己苦闷、压抑的心情,听后无不令人动容,泪下。

正是以上各种原因造就了羌笛、胡琴在唐朝边塞流行的原因,唐朝诗人通过乐器来表达对边塞军人无比敬仰的情感。

相关文章

  • 羌笛和胡琴,边塞诗中出现的两种乐器

    边塞诗起源于汉代,而在唐朝达到顶峰,目前流传至今的共有2000余首。由于唐朝社会有着尚武的传统,唐朝诗人更是对边塞...

  • 胡琴琵琶与羌笛

    羌笛说这些天好多消息都发不出……琵琶,我在开车,可以视频吗?不然我先靠边停一下……这些天我常一个人去央景,总觉得你...

  • 胡琴琵琶与羌笛

    琵琶住在花园小区第三栋,入住以来,除了二四栋之外,她几乎没去过其他区域。可是那天她要家访一个厌学的女生,而那个女孩...

  • 胡琴琵琶与羌笛

    琵琶给羌笛买了一台小巧精致的破壁机,她说,羌局,谢谢你此前的礼物。以后记得好好吃饭,保重身体。 那天从医院出来,诺...

  • 胡琴琵琶与羌笛

    这么多年,每天出门去遛弯的时候,琵琶习惯了挽着胡琴的胳膊,街上很多人羡慕,也有很多人不屑。琵琶并不理会这些,习惯无...

  • 胡琴琵琶与羌笛

    琵琶已经三天没跟那人联系了,有时她也想加回好友解释一下,有时又想就这样沉默着坚持下去——不是有人说,很多人很多事,...

  • 胡琴琵琶与羌笛

    傍晚的紫汀花厨,典雅柔和的灯光已经亮起,胡琴和琵琶对脸坐在靠窗的小桌旁。这是他俩一年四季的专属区域。这个餐厅不是太...

  • 胡琴琵琶与羌笛

    再次见到羌笛真的很偶然。那天琵琶去医院看望闺蜜的老父亲,他是离休老干部,因为脑梗住院三天了。琵琶离开病房要下电梯的...

  • 胡琴琵琶与羌笛

    说来奇怪,人在不认识的时候,好像从来都没见过面,可是一旦相识,相见的机会却又那么的频繁。琵琶和羌笛就是这样,那次偶...

  • 胡琴琵琶与羌笛

    羌笛的车出门了。琵琶牵着老公的手顺着沿街门市往北走,他们要到春天落成的樱桃大道去遛弯,那里并不远,其实就是火车站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羌笛和胡琴,边塞诗中出现的两种乐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nt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