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开了一个话题,让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优雅,心目中有没有哪个女子能够称得上优雅?
有两个答案给了我较深的印象,一个说是林青霞,老到那个岁数也不矫情地想要掩饰,刘晓庆那种就落了俗套。
另一个说是邓丽君,她的歌没有怨气,即便唱的是“证明你一切都是在骗我”。她不给听歌人的情绪染色,不让忧郁的更忧郁,绝望的更绝望。
什么才是真正的优雅呢?感受这两个答案有点接触优雅的本质了,一是不矫情,二是没有怨气。
身为女人,都想活得优雅。如果要拎出一群女子作为优雅的典范,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民国时期那群女子。
民国是一个极其动荡的年代,新旧碰撞、政权更迭,远远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浪漫美丽。战火纷飞的乱世中,有一群芊芊弱质的女子,守住了内心的底线和操守,诠释了什么叫作优雅和从容。
那是一个群芳荟萃的年代,拥有一群芳华绝代的女神标本:林徽因、陆小曼、张充和、孟小冬、阮玲玉、胡蝶……一个个名字缀在一起,才成就了那个时代的满天星光。
这些女子身份迥异,出身悬殊,如果说她们有什么共性的话,那么最大的共性还是“优雅”这种特质。
日本军队发动侵略时,林徽因指着门前那条河,淡淡地说:“要是他们真的打过来,我就跳下去。”年幼的孩子惊恐地拉着母亲的手说:“那我怎么办呢?”林徽因一字一句地回答:“国之不存,怎顾得你!”这时的林徽因,铁骨铮铮,露出了少有的峥嵘,同样是优雅的。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知道自己要什么,在一生悬命的追求上从未放弃过,内心才能够安定。
世界从来不安,时局多半动乱,有了安定的内心,才可以做到在不安的世界里安静地活,才能够活得优雅。
真正优雅的人,遍历人间沧桑,依旧云淡风轻,纵然有过怨气,也早已被消解。
所以杨绛写“文革”往事,用笔清淡,从无一句血泪控诉,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婉而多讽”。
回忆往事,杨绛写道:“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那群时光深处的民国女子,给我的印象就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哪怕漫天乌云,只要抬头看见有这么一道金边,也能给人无限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的尊严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