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下派笔记》六十:高粱红了

《下派笔记》六十:高粱红了

作者: 听风的铃兰 | 来源:发表于2022-09-15 15:18 被阅读0次

      仿佛昨天还在夏的缠绕中,今天一转身,竟与秋撞了个满怀。

      乡野中,秋意浓。

      村子里那红灿灿的高粱穗子被秋阳镀上了一层金色,像是天边飞来的一抹红云,附着在田野的绿海上。那一片顶着赭红色穗子的高粱与翠绿的玉米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当下的李腰村,俨然又变成了一幅梵高笔下浓墨重彩的油画。

      与含羞的玉米把果实隐藏在腰间不同,高粱则是把饱满的颗粒托举在头顶上。艳阳下,它们挺着高大粗实的秸秆,站着威武的军姿,好似一排排整齐列队的小列兵。一阵秋风拂过,高粱的叶子唰唰啦啦的地作响。那一簇簇赭红色的穗子像极了⼀张张年轻人坚毅活力的脸庞。

      高粱又名“小蜀黍”,是一种产量高、耐盐碱、耐旱涝的粮食,在我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高粱的种类有40多种,如果按照它的使用功能来划分,可分为食用高粱、帚用高粱和糖用高粱。

      俗语说“好酒离不开红粮”。这里说的红粮,就是高粱。说起我国的酿酒历史,那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在原始社会,在粮食充沛的多雨季节,受潮霉变的粮食堆中会散发出一种馥郁的香味儿,那便是最古老的酒。可以酿酒的原材料有很多,有小麦、大麦、大米、糯米、玉米等等。如果单从酿酒的角度来衡量,高粱可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最佳原材料。高粱经过蒸煮之后,质地疏松、易于发酵分解。而且高粱中的淀粉、蛋白质、单宁、花青素等有机物小分子含量极为丰富。所以,用高粱酿酒不但可以使白酒产量提高,而且会形成醇厚的酒质、馥郁的酒香以及绵柔的口感。所以,我们村里的高粱就是专门为古井集团酿酒而种植的食用高粱。 

      其实,帚用高粱的籽粒也可以食用,但庄稼人多数用来饲养家禽。因为它质地柔韧,所以多用来制作扫帚,或者编制席子等其他工艺用品。儿时的记忆中,外公在收割帚用高粱时,会把秸秆留的长长的。先把它们并排放在屋檐下晾晒一个星期左右,晾干后的高粱籽粒敲打下来喂鸡,再把脱粒后的高粱杆儿扎成一个个的小束,最后把这些半成品的小束用结实的绳子扎成扫帚的形状。既可以在家里使用,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补贴家用。如今,各式各样的塑料扫帚充斥市场,还有智能扫地机的横空出世。这项手工艺恐怕只有上了年纪的老辈人才会制作了吧?

      村子里的男孩儿们,会就地取材用这种高粱的席篾编成蛐蛐、蝈蝈笼子。放了学,拎上笼子聚在一起逗蛐蛐、蝈蝈,也是儿时的一大乐趣。帚用高粱还可以编成凉席,天然无污染。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睡在清凉的席子上,枕下就会有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能不早早进入梦乡吗?

      糖用高粱有一个极其接地气的小名儿,叫“甜秫秸”。这类高粱植株高大,茎内含有丰富的糖分,汁多味甜,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以产糖,也可当水果食用,味道堪比甘蔗。所以,糖用高粱又有“北方甘蔗之称”。记忆中,秋收后的外公和外婆会把收割后的“甜秫秸”用架车拉回家。外公先去掉它头上的穗子,再用手捋捋它身上白霜,放到膝盖上一折,“甜秫秸”就成功地被分成两截。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一口嚼着“甜秫秸”,个个儿都会一脸幸福,精神饱满呢。都说收了“甜秫秸”,日子比蜜甜。谁说不是呢?

相关文章

  • 《下派笔记》六十:高粱红了

    仿佛昨天还在夏的缠绕中,今天一转身,竟与秋撞了个满怀。 乡野中,秋意浓。 村子里那红灿灿的高粱穗...

  • 高粱红了

  • 高粱红了

    看图题诗 高粱红了 故乡的田野传来消息 秋要出嫁了 我连滚带爬回到故乡 高粱早已喝醉了 红着脸等我 吃一口母亲做的...

  • 高粱红了

    —《红高粱》色彩简析 漫天黄沙中夹杂着一抹红,一架新婚花轿穿行在黄沙中。两种邻近色...

  • 高粱红了

    高粱红了,红在蓝天上 高粱熟了,熟在东北乡 我们一起,追随季节的脚步 我们携手,跟随孩子的目光 我们撒欢儿吧,奔跑...

  • 高粱红了

    几天前 你们一个个还亭亭玉立的 那气势不可当 时光流逝 也慢慢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今天再见 你们已经笑红了脸庞 开始...

  • 高粱红了

    听说酒厂和一些农户订购的红高粱熟了,趁着下班到天黑前的时间,去看了一下地里的红高粱。 出发的有点晚,车还没有出县城...

  • 诗歌:高粱红了

    高粱红了 文/兰小兰 以低头的姿态 向八月的天空致敬 这沉甸甸的谷穗 每一粒 都是沉睡者的后人 它们,只向土地鞠躬...

  • 《下派笔记》六十六:晚秋

    如果说,四季是有颜色的,那么,春季是嫩芽吐蕊的浅绿,夏季是骄阳斜照的火红,冬季是落雪缤纷的银白,而秋季,则是...

  • 2017打卡第三十本——《红高粱家族》莫言

    “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 鄙视自己拖了一个星期才看完,《红高粱》是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派笔记》六十:高粱红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or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