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吸收和理解,以及在企业管理层面的应用有巨大的差距。另外在信息技术层面上,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中国作为一个追赶者来说,在信息化系统建设领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企业级信息系统应用层面。
1、国外企业信息化分析
近代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都源自于西方国家,其信息化建设时建立在先进的企业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西方绝大部分企业是在完成了企业管理现代化变革之后进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西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而经过现代化管理理念洗礼后的西方企业,其企业业务模式、信息流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足够完善,且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高。这为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信息化系统研发企业在面向同类型的中小型企业时,标准化软件可以覆盖到的业务节点多,软件研发成本和企业应用成本都相对较低。
至于定制化软件,中西方相似性很高。首先: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负担不起,能负担得起的企业一般都是中大型企业。其次: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定制化的企业,其业务复杂程度一般都较高,企业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这里不展开讨论。
而且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企业级的信息化系统也随不断地推陈出新,满足企业管理日益发展的需求,也因此使得西方企业在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层面具备了先天的优势。
2、国内企业信息化分析
中国自1978-2017年,改革开发的40年间年均GDP实际增长9.5%,在这样一个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求生存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儿,也因此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并未去真正去吸收现代化管理理念,并把这种理念真正的植入公司。
根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至今都没有推进任何信息化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信息化的企业、彻底完成信息化的企业。
至今都没有推进任何信息化的企业这可能是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现状,这部分民营企业家都盯着眼前短期的利润看,能加个人就解决的问题,有多少民营企业家愿意拿出一大笔资源来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何况信息化建设又是一件很难很快看到收益的事情,这种类型的企业也很少会真正意义上的吸收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进行了一定程度信息化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除少数有国家或组织标准标准之外的行业,个性化程度极高,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哪怕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其业务个性化程度也很高,中国国内企业级软件提供商所开发出来的企业级软件,也只能满足民营企业一部分需求,很多需求无法满足。这使得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后,在为企业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层面上对企业产生了掣肘。另外一个层面,这种极度的个性化也为企业级软件提供商进行软件升级带来了诸多挑战。
彻底完成信息化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其企业家一般具有比较长远的眼光,其企业在关注短期利益的同时,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层面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请西方一些成熟的软件提供商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而这些软件提供商在向这些提供解决方案时,其并不是单纯的输出企业级信息化系统,而是在提供系统的同时向这些企业输出了适合对应行业类型和业务模式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虽说在供给侧的企业级应用软件层面中国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但是面向需求侧的互联网平台却在国际层面独树一帜独立风骚,中国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实现了做大做强,积累了大量的、成熟的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软件定制化、快速迭代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加强,且互联网人才也得到了有效储备。
就目前来看信息化系统为西方企业所带来的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很多企业还远远不具备,但是互联网深入结合传统产产业,为传统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进行有效赋能,为民营企业发掘新的增长点带来了可能性,而充分利用中国互联网发展成果的优势,或许为中国民营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性。
在当前这个大变局阶段,能幸存下来的企业要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企业管理的蜕变,要不就是有足够好的现金流。对于现金流足够好的企业,想在未来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要想实现快速追赶,则可以以信息化为契机重塑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并利用信息化系统快速实现数据的积累,为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升级提供助力。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系列文章 | 企业家对信息化建设认知的差异 |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几个阶段 |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简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