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00/day20
很多时候,特别是中国家长,承认自己做错了,做得不够好,是很艰难的。但是,大多数时候,孩子要的其实就是一句“对不起,我错了。”——题记
昨天下午,我一个人在家,“铃铃铃”家里的门铃响了,我急忙去开,拿起话筒“喂喂”了两声,才听出对面那个人横横地说:“给我开门呀!” 原来是刚才和爸爸一起下去打球的儿子。这么凶,我心不悦。
门开了,一脸不高兴的儿子走进来,生气地说:“楼下风太大了,打不了球。”看着一脸不高兴的儿子,我暗暗把心中的不悦压下去,免得“擦枪走火”。
儿子双臂抱在胸前,生气地坐在沙发上。识趣的我此时应该走开,让他和“生气”待一会,或者至少应该这么开口:“你看上去很生气,发生了什么?”。可我偏偏没有。
“摁了门铃对方接起来,你要先告诉对方你是谁?否则对方怎么知道你是谁,又怎么会开门呢?这是基本的礼貌。” 看着坐在沙发上的儿子我严肃地说。
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么不做沟通,做沟通的话,首先要解决的是情绪,然后才是问题。
“为什么你最近说的话都含有‘水分’?!”儿子生气地说。
“水分?什么水分?”我有点二丈和尚——摸不着头。
“你昨天还说我可以找张非凡玩,今天就不行了。”
“原来说的是这个,我说了,你找张非凡玩,我和爸爸是觉得OK的,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OK,不代表人家父母觉得也OK。”我解释道。
“所以,我不是生他们爸妈的气。你怎么听不懂呀,你怎么当上作文老师的……”
“……”
接下来的长达十几分钟的时间,我们重复刚才的话,我觉得他不理解我,他觉得我不理解他。我没听懂他的诉求,他也不知道我的苦衷,我们就这样鸡同鸭讲了半天,这中间儿子近乎声嘶力竭,眼睛里还淌出了泪水,我的声音也提高了八度。
心疼我的嗓子一会,辛苦上课,还要和儿子进行高难度对话。这里不再赘述。这中间,儿子还把自己房间的门关上了,我又敲开。爸爸还过来说了几句,儿子一样冲爸爸发火,爸爸,败下阵来,走开了。
对话,仍在艰难地进行,我的嗓子已经冒烟了,我心说我得省着点嗓子,声音有意识放低。
儿子还在重复他的话。
“你今天说的和昨天说得不一致,你昨天说我可以去找张非凡玩,今天就说不可以。”
“昨天是我考虑不周,说得不够严密,我是从一个家长,你的监护人的角度考虑,明明对方家长可能介意的事,我不能让你去做呀。”
听到我在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做得不对的话,儿子突然停止了哭泣,声音也变得比较正常。我恍然大悟,原来儿子要的只是一句道歉,而我却一直在争对错。
我是一个在儿童阅读写作教学不断探索的作文教师,一个在写作路上踟躇而行的写作者,一个在家庭教育上不断反思的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