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婷带着张溢去了编辑部。
当张溢向老师问好,自报家门之后。雨婷觉得朱老师眼睛都亮了。
“你就是张溢阿,见字如面,你的字写得真不错,我一直都想见你呢,让我看看,嗯,难为你专门来咱们学校,好,好呀,小伙子,好人才,有思想,有前途。”
朱老师大力拍拍张溢的肩膀,摘下眼镜,擦了擦湿润的眼睛。“还真是忘年交呢”雨婷暗忖。
雨婷出门,碰到进门的编辑部主任李老师。
“李老师早!”雨婷匆匆致意。
“老李啊,快来,快来看看这是谁,专门从**市到咱编辑部看咱们的呢,是张溢,这是张溢同学!”
身后传来打招呼的声音,拉凳子的声音,爽朗的笑声,虽然是冬天,雨婷在校园里快步走。迎面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温暖,是明媚的希望。
这张溢是个心细的男生,雨婷心想。难怪他之前背了个大包,里边有他给老师带的家乡特产,有产量稀少特别香的米核桃,有野生杨桃酿的果酒,还有有养生保健作用的绞股蓝茶,雨婷承认,换作自己,可能做不到这么周全。
周三下午,雨婷上完了课,一出教室门,就看见张溢靠着正对教室门的栏杆望着她笑。她走过去问道:“喲,看来是闲了,忙完了?”
“带回去的资料已经整理好了,明天我跟李老师他们再去一趟**报社,应该就没什么事了。我是提前来约你,我跟朱老师李老师他们已经约过了,明天一起吃顿饭。”张溢说道。
“好呀,我没问题的,蹭吃蹭喝最在行。”雨婷嘻嘻笑道。
“嗯,你说吃什么好呢?”两人边走边商量。
让雨婷有点意外的是,第二天张溢从报社回来之后,挎着个相机来叫雨婷。原来,相机是李老师的,他让张溢拍些照片,说来一趟不容易,留个纪念。
那天下午,就有人看到,两个学生两位老师满校园晃荡。大操场,中心花园,二层图书馆,编辑部里边,学校门口,还有冬天里的梧桐大道,都有他们的身影,随着咔擦声音响起,那些都定格成永远的背景。
多年以后,雨婷在看这些照片,还是忍不住想笑。照片上的人,老师淳朴,学生憨傻,对,那表情 ,现在的话应该说叫“傻 、白 、甜”!
“老师,你们也吃呀,别光顾着给我们夹菜了。”雨婷看着自己碗里都冒尖了,忍不住说道。可不是嘛,这顿饭,两位老师尽照顾他们的学生了,一个劲儿让他俩多吃点。
“你俩吃好,年轻人运动量大消耗快,不吃几碗饭咋能行。我们能招呼好自己,你们学生要辛苦些,大灶上的饭,油水单薄,吃饭少说话,只管好好吃。”
“店老板认识咱老师,说老师点菜前就招呼过了,他不让我结账。”张溢对雨婷耳语。
雨婷鼻子有点酸,尊师为父,这种感觉强烈地袭上心头。
她埋着头,大口扒拉着米饭。饭菜格外香,有老师的一片心意在里头。
关于努力留在大城市,还是按部就班回小地方,这个困扰两个年轻人的问题,张溢向两个老师请教。老师就近些年的就业趋势,各自发展情况,地域行业,也谈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谓良师益友,应该就是如此吧。现在的雨婷,能够跳出之前一些思维局限来分析情况,看待问题,随着跟老师和张溢的交流更深入,她越发觉得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