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还在吉林大地四处流窜,确诊病例仍过千。家乡再次经受住考验,仍保持“零”的记录。然而,传播风险还在,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严防严控,主动隔离。稍有疏忽,BD就有卷土再来的机会。
两年多的日子里,我们天天喊着:狼来了!始终没有见到狼的影子,许多人的防范意识放松了,加上应急管理不规范,还有形式主义的影子,关键怕头顶的帽子掉了,每个部门都表现出积极应对的氛围,也就出现了多头指挥。
每天重复的数据、报告,让一线人员叫苦不迭,又碍于权重部门的指示,都是不敢提出,或是胡编数字,或是挑灯加班。尽管机关干部、基层群众上下全员出动,还是存在各种隐患,被上级督导发现了问题。
昨天,我们再次驱车,深入到易发隐患的入城卡点。这次直接亮明身份,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存在的困难。由于两地区对通行政策理解不同,导致卡点出城的外地车辆拥堵。工作人员问我如何解决,我说:这是两个地区对通行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只能向省总指挥部请示。
随后,我们又来到市区最远的边境小镇,远远就看到卡点忙碌的身影。司机问我是否亮明身份,我说:先看他们怎样检查。说话间,两名工作人员来到车旁,提醒出示“三码”:健康码、出行码、检测码。然后,又递给我们登记簿和笔,做好登记后放行。多人使用一只笔的问题再次暴露。
我们先到边境出入城的卡点,发现只有当地三名村民24小时执守,问是否有下沉的机关干部,一位反应灵敏的村民马上回答“有”,再问:人呢?答:去吃饭。此时,区直巡查组也赶到。
我看了下表,时间是下午3点半。再看那位村民时,他笑着说:我们换着休息。理解他们的难处,指出隐患后问他们还有什么困难,那位村民说:我们一连半个月了,天天吃方便面。区直带队领导马上说:一会我们到镇里,和镇领导一起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我们又向另一处县区交界处驱去,发现没有设置卡点,施工车辆往返畅通,工地是施工人员。再次返回入镇卡点,执守人员没有拦截。于是,返回查看,问及防护垃圾如何处理时,村民回答:由镇卫生院统一回收。
问:登记一支笔的问题如何解决的?回答:由执勤人员统一登记。我说:来时我登记的。村民抢答说:那是昨天吧。我把登记本要来指给他们看:这是你们登记的吗?而且,我没填的身份号,是你们编写的吧。村民不再狡辩,说:我们都是农民,只是开会时告诉我们怎么做,执行起来根本不懂。
问及存在什么困难时,村民说:每天接到好几个部门的通知,不仅要数据,还不断变化执行政策,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了,直接说出了几个权重部门。
这就是村民的可爱之处,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说实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15197/534c3c660345e12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