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迷茫”这个词一直困扰着我。
人生的前18年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父母安排什么我就去做什么,终于等到了高考结束,那是我第一次想要去争取选择权,但分数出来以后,爸妈一句不可违拗的“好找工作”,便帮我做了决定,然后争取失败了。
我被安排到了一所大学里读着被安排好的专业,同学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到了大学自然也不肯甘拜下风,“努力”是每一个人生活的写照。生活中的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可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很难受。
这种“异样”就来自于——我并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但是想要什么我也不知道。很多人努力学习,其实都是想要未来在大系统内有一个更好的岗位。当我知道自己最终“大概率”的去处时,我是抵触的。因为那时候在我狭隘的认知中,体制就是“官僚主义、关系至上、僵化和迂腐”的代名词。但是“不想要”有什么用呢?我有什么其他的技能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吗?
于是来讨论我们今天的第一个问题:
1.人为什么会迷茫?
想想看,你的前半生是如何度过的?一路顺风顺水读书,按部就班考学,顺利毕业找份工作。
小咖作为一名半互联网从业人员,在后台也接触不少的老铁们,不能说万八千,但千八百是有了的。聊天发现很多人有一个关键词——迷茫。从发愁自己考不不考得上自己报考的专业,到在寻找合适自己工作的宝宝,有时对未来挺迷茫的。
大家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迷茫却是相同的。
那么人为什么会迷茫?因为你几乎没有主动选择和经历过什么,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会“为你好”,把你会遇到的事情安排妥帖,你只要按照他们安排好的路走就完了。有时候家长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建议给你,看看其他人在学什么、做什么,你去就好了。可是终于有一天你突然觉得,这一切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啊!
于是你下决心开始改变。
你的圈里开始有了一些爱学习的人,他们加入了早读会,早起俱乐部,于是你迫不及待给自己定了六点的闹钟,每天富有仪式感地打卡;你发现有人在朋友圈晒书单、自己的画作、健身后的效果,于是你又是一次次的仪式感买了一箱子书,买了一部单反。
但你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相比之前忙了起来,忙的是啥自己也不知道。一箱子书没看完半本儿,相机都特么落了一层灰。
所以,你尝试了这么多事,你究竟想要什么?
2.怎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知道,那么就不迷茫了,对吗?所以,这个问题目前是无解的。
因为人是会变的。你会发现自己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目标,后来居然实现了,你也会发现自以为很轻松的目标,努力了许多年,进度还停在原地。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放弃吗?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事,当时填志愿的时候选了自以为喜欢的专业,结果一学期还没过去就生不如死,一把辛酸泪劝诫学弟学妹不要报考本专业;要是恰好是父母帮你选,那么“不喜欢”就更名正言顺了。又或者,以为进了心仪的公司做着喜欢的工作,准备大干一场又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想离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假爱”呢?
一个“喜欢”若是成为专业或者职业,必然要经历无趣的练习及步入正规的过程,我们自以为的喜欢,不过是最初级的入门状态罢了。
你看,当我们喜欢一件事时,会找出“爱”它的无数理由;当不爱的时候,又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放弃。其实人们对待感情也是一样,喜欢一个人时能有一千个理由喜欢,分手的时候也会相处一千个理由说他不好。
3.没有优势?脚踏实地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父辈那一代人,很多人并没有经历过自主的职业选择,更多是工作分配。分到什么岗位上,就是兢兢业业干个二三十年,也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受到互联网时代新思潮冲击,我门更想要追求本心,而不是平庸一生,但不得不承认,如果你坚持在某个领域一直走下去,依然是可以过得还不错。
最坏的结果,就是在这个领域做得还不错嘛。
4.如何低成本试错?
不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看世界,你永远不知道外面有多么精彩,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真正的喜欢是什么。最容易感到迷茫的,就是正在读书的学生和做着一成不变工作的人。
没有去见识过,没有去经历过,当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世界很大,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个新鲜的内容等你去发现,如果你觉得生活犹如止水般平淡,可能是你在井口待久了,你一定有优势基因和真心喜爱的事情。
无论如何请记得,面对任何工作,一定要明确表达出自己愿意对这份工作付出最大的努力。对于那种认为自己不应该弄脏双手的人,别人也不会为他提供更多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