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一个圈套。
第二十二条军规,要求审查官在每一封检查过的信上署名。
第二十二条军规,永远服从指挥官的命令。
第二十二条军规,有精神病的士兵可以回国,但是必须提出申请,但是提出申请的士兵必然没有精神病。
约瑟连觉得,“也许每一个穿军服的人都发了疯。”
执行完飞行任务就可以回国。但是飞行任务从30次,上升到40次,再上升到50次,再到55次。
最后,约瑟夫踏上了逃往瑞典的旅途。
在开头和结尾,约瑟夫有过两次下面近乎相同的对话:
“我现在舍弃生命,那不是为国捐躯。从现在起,我只考虑自己。”
“可是约瑟连,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呢?”
“我要是不怎么想,那就肯定是头号大傻瓜了,是不是。”
42章,42个军人,42个故事。
故事不是连贯的,而是琐屑的,每个人在自己的章节之中,也含混在别人的故事里。
也许每一个穿军服的人都发了疯。
战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胜利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每天面对死亡之翼威胁的士兵,打败德国佬,让日本人投降,这些的意义远远不如求生本能来的强烈。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很喜欢的美国的一部黑白电影《西线无战事》,当一群群德国少年在爱国主义的号召之下奔赴战场后,发现战争不是过家家时,发现1秒的时间就足以让朝夕相处的同学停止呼吸时,骂道,Fuck it!
我终于懂得了高中读到的伯尔的《在桥边》,明白了主人公故意将自己心爱的女孩不计入经过大桥人数的统计数字之中的意义。
当战争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组组数字,人的所有情感,恐惧与厌恶,憎恶与逃避都变得空洞无力。
全书没有太多连贯的动人心弦的故事,只是像一个退伍的老兵有一搭没一搭的讲述着他记忆碎片中的点点滴滴,甚至会让你觉得他的絮絮叨叨让你无法忍受。
“为了挽救自己的性命而逃走,根本算不上消极。”
废墟文学,或者说,垮掉的一代,总觉得他们的描述有这样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他们好像压根就不打算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光怪陆离的轶事取悦读者,或者说懒得这样做,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讲讲停停。
很难说我就是绝对的反对战争或者像官方论调一样的说虽然爱好和平但是不排除使用武力。
我泛泛浏览的“二十四史”,大抵将战争化为了一组组数据,斩首,掠地,牛马,多少余。少有士兵个人的情感在其中。
“四大名著”中,一向喜欢《三国演义》,每每为战争宏大场面而心潮澎湃,而现在也开始理解评判者说“三国”是“英雄的历史”的评价。
大概没有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民族罢,大约就像没有从未经历争吵的个人,对一个群体而言,个体的死亡不算什么,可是对牺牲的个体而言,当他们自己都不复存在了,世界,还有实际意义么?
2014年9月27日子夜
网友评论